耶穌捨己犧牲(約翰福音10-12)
耶穌最後一次走進耶路撒冷前,行了自己最偉大的神蹟——在伯大尼復活拉撒路(約11:1-44)。反對耶穌的人,已經準備要用石頭把祂打死(約8:59; 10:31),現在則決定耶穌和拉撒路都得死。隨着死亡的臨近,耶穌開始用弔詭的方式說起十字架。祂所用的口吻好像是獲得晉升一樣,談到祂將要「被舉起」,然後吸引眾人來歸向他。但是,約翰在後面的部分清楚地說明,“高舉”的意思是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又是一個文字遊戲嗎?絕對不是。如同理查德德德包克漢(Richard Bauckham)所指出的,正是藉由在十字架上舍己犧牲的崇高工作,耶穌完全顯明祂確實是神高舉的聖子。「神滿有恩典的賜下自我,顯明祂是神;我們可以說,神的本性不單只是被啟示出來,而且是在聖子的謙卑服事裏成就的、救贖世界的工作中施行出來。」[1]
耶穌的捨己犧牲,要付出多重代價。當然,祂必須付出死亡的代價,同時也要承受極度的痛苦、飢渴(約19:28)。看到門徒(除了約翰以外)離開祂、母親失望,這些都讓祂付出心碎的代價(約19:26-27)。遭到誤解、痛斥,使祂因蒙羞付上代價(約18:19-24)。如果這是神預定要祂去行的工作,那麼這些代價就無可避免。沒有基督在起初的工作,這世界無法成形。沒有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工作,這世界無法回到神的本意之中。
我們的工作也可能要我們付出對我們來說不公平的代價。但是,如果我們要完成工作,有時這是無法避免的。耶穌所做的爲他人帶來了真正的生命。我們利用工作爲平臺追求自我榮耀的程度有多大,我們離開主耶穌設立的模範就有多遠。耶穌是否認識到,爲他人所作的一切都要付出不可避免的代價嗎?也許是。醫生醫治病人得到豐碩的收入(至少在現代西方世界是這樣),但是他們必須目睹病人的痛苦,承受無法迴避的重擔。水管工的時薪令人稱羨,但是總是一身沾滿糞污。政府官員爲執法與維護人民財產而工作,但是他們像耶穌一樣知道民間疾苦:「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約12:8)。這一些行業之中,也可能有一些管道可以避免跟別的同行一樣受苦——減少接觸焦躁不安的病患;只清理新的、還未有太多污泥的房子;或者讓我們的心剛硬、忽視社會的弱勢族羣。但是這樣做,是跟隨耶穌的腳蹤行嗎?雖然我們談到工作時,常視其爲如何維生的管道,但是,富有同情心的工人,也常在工作中體驗心碎的經歷。如此,我們的工作就是追隨耶穌的腳蹤了。
R. Bauckham, God Crucified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9),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