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信心與工作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雅各書以實踐爲導向,審視了上述兩個原則:我們可以信靠神的供應;我們應當以工作來服侍他人的需要。如果信心是真實的——如果我們真正相信上帝,那麼我們的信仰將導致各種實際行動,爲有需要的人謀福利。這個觀點使雅各書成爲了一本非常實用的書。

忍耐,智慧和屬靈成長(雅各書1: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雅各書一開始,就強調了日常生活與屬靈成長之間深刻的聯繫。具體來說,上帝使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來增加我們的信心。“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爲大喜樂;因爲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百般的”試煉——包括工作中的麻煩——可以推動我們的成長,但是雅各書特別對那些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的嚴峻挑戰有濃厚的興趣。

我們在工作中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讓我們對基督的信心或忠誠受到試驗呢?一種可能是面臨宗教上的敵意。根據我們所處的環境,對基督的信仰可能讓我們在工作中遭受從輕微的偏見、工作機會受限或者被解僱,直到身體傷害和死亡等各種程度的傷害。即使別人不對我們施加壓力,如果我們認爲基督徒身份阻礙了我們的事業發展,我們也可能自己放棄信仰。

另一種試煉可能是倫理方面的。我們可能想要通過偷竊、欺詐、不誠實、不公平的交易或利用他人,讓自己得利或在職業生涯上更上一級臺階,從而放棄信仰或者對神的忠誠。還有一種試煉來自於工作中的失敗。有一些失敗可能帶來巨大的創傷,以至於動搖了我們的信仰。例如,下崗(變成富餘人員)或被解僱可能具有毀滅性,讓我們質疑以前所信靠的一切,包括對基督的信仰。或者,我們認爲因爲我們忠於神,所以祂呼召我們從事某一工作,應許我們會變成大人物或取得成功。於是,在工作中的失敗似乎成爲不能信靠神、甚至神從來不存在的理由。或者,我們可能懷疑神是否會繼續供應我們的需要,從而被恐懼所緊緊抓住。所有這一切與工作相關的挑戰,都可能試驗我們的信心。

我們我們的信心在工作中受到試驗,我們該怎麼辦呢?忍耐(雅1:3-4)。雅各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可以找到某種方式抵擋誘惑,不放棄信仰,不行不道德之事,不放棄盼望,那麼我們就會發現神其實一直與我們同在。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抵擋這些誘惑,那麼雅各邀請我們求智慧,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去做(雅1:5)。隨着危機的過去,我們會發現自己更加成熟了。我們不僅不會覺得缺乏我們擔心失去的東西,反而因找到神的幫助而倍感喜樂。

依靠神(雅各書1:5-1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談到智慧時,雅各開始展開我們可以信靠神的供應這一原則。“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針對日常工作——決策、評估機會、任同事或客戶、投資等等,我們可以向神求智慧,這似乎是一種讓人吃驚的說法;但是雅各告訴我們,“只要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神會賜給我們所需要的智慧。我們的問題不在於我們對神提供工作上的幫助期望太高,而是在於我們的期望太少(雅1:8 )。

清楚的把握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我們懷疑神是我們一切所需的來源,那麼我們就成爲了雅各所謂“心懷二意的人”,心裏還沒有決定是否要跟從基督。這會讓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我們也不能給任何人帶來益處,甚至“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雅1:7)。雅各對信靠上帝之難度,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清楚地知道,他的讀者業已開始經歷遍及整個羅馬帝國的試煉(雅1:1-2)。然而,他堅持認爲,基督徒的生活必須從信靠神的供應開始。

並且在雅各書1:9-11裏,他立刻將這個原則應用到了經濟領域中。富人不能自欺欺人,認爲擁有財富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如果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我們正經營自己的生意時,也會突然“凋謝”了。相反,窮人不應該認爲貧窮是因爲神不喜歡他們。相反,他們應當期待被神“升高”。成功或失敗由許多因素造成,超出我們自己的掌控。那些由於經濟衰退、公司出售、辦公室搬遷,作物歉收、歧視、颶風損壞或許多難以計數的原因而失去生計的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神沒有承諾我們因工作而獲得經濟上的成就,也不會命定我們的失敗,但他利用成功和失敗來堅固我們的忍耐,讓我們可以戰勝惡。如果雅各書2:1-8邀請我們在危難之中呼求神,那麼9-11節就是在提醒我們,在成功的時候也要呼求祂。

請注意,儘管雅各將神的良善與世界之惡相對照,但他並不贊同我們的想象,以爲我們站在天使一邊,而我們身邊的人都站在惡魔一邊。相反,善惡之分存在於每個基督徒的心中。“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雅1:14)。這句話是說給教會成員聽的。這應當讓我們不再急於得出教會是好地方、工作場合是不好之處的結論。這兩個領域都是邪惡的——正如教會的醜聞和商業欺詐同時提醒我們的那樣;但是藉着神的恩典,我們可以爲兩個地方都帶來良善。

事實上,基督徒社區是神用來提高窮人的手段之一。神供應窮人的應許在一定程度上通過他的百姓之慷慨而實現,而這樣的慷慨直接源於神對他的子民的慷慨。“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雅1:17)。這句話既肯定了神是賞賜一切的最終源頭,又明確指出基督徒有責任盡其所能地把神的供應帶給一切需要的人。

聆聽,採取行動,避免憤怒(雅各書1:19-21)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雅各針對說話和聆聽,繼續給予了實踐性指導。基督徒需要很好地聽別人說話(雅1:19),也要很好地聽神的話(雅1:22-25)。“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1:19)。我們聽,不是要當作一種影響別人的技術手段,而是讓神的話語“脫去[我們心裏]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雅1:21)。有意思的是,雅各認爲,聽別人說話——不僅僅是聽神的話——是讓我們脫去邪惡的手段。他並沒有說別人會代替神對我們說話;相反,他說聽別人的話可以消除我們的憤怒和傲慢,讓我們可以行出神在聖經裏的話語。“因爲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雅1:20-21)。當別人說一些我們不願意聽的話——不同意、批評、反駁的話時,我們很容易在憤怒中作出反應,特別是在高壓力的工作中更是如此。但這樣做通常會使我們的立場變得更糟,而且會損害我們作爲基督的僕人爲主見證的形象。若我們信靠神爲我們辯護,而不是自己處於憤怒後不擇言的辯護,該有多好呀!

這個建議適用於各種工作和不同的工作場所。在商業管理文獻中,傾聽早就被認爲是一項關鍵的領導技能。[1] 企業必須仔細聽取顧客、僱員、投資人、社區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爲了滿足人們的真實需要,組織需要傾聽他們希望照顧的人的需要。這個原則提醒我們,儘管像羅馬帝國一樣存在困難和逼迫,工作場所也可以成爲上帝工作的肥沃土壤。

To give one example, the first result on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cations website www.harvardbusiness.org on Sept. 18, 2009, browsing under the topic “Interpersonal Skills,” is “Listening to People.”

爲其他人的利益而工作(雅各書1:22-27)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這一段帶來了忠誠做工的第二個原則——爲了窮人的益處而工作。“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這個原則可以通過“信靠神供應我們需要的原則”自然地推出。如果我們信靠神供應所需,那麼我們就可以自由地爲了他人的益處而工作。從另一方面看,如果我們對神的信靠沒有讓我們爲了窮人的益處而採取行動,那麼雅各認爲,我們其實並沒有真正信靠神。正如雅各所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信仰意味着信任,而信任則導致行動。

雅各的洞見,特別是他關於窮人的教導和他對各種邊緣化人羣所給出的合乎實際的照顧,似乎直接來自於耶穌本人。這一點可見於雅各隱約引用的、耶穌關於窮人在神的國度擁有特殊地位的教導(雅2:5;路6:20),以及耶穌警告“積攢財寶在地上” 會被蟲咬等例子(雅5:1-5;太6:19)。

這一點在工作上有直接的應用,因爲一個成功的工作場所之首要特徵就是可以滿足人的需要,不管是商業,教育,醫療,政府,專業機構,非營利組織還是別的組織,概莫能外。一個成功的組織,能夠滿足客戶、僱員、投資者、市民、學生、顧客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要。這並不是雅各的主要關切所在——他特別關心的是窮人和無權無勢之人的需要——但仍然具有實踐意義。任何時候,一個組織滿足了人們的真正需要,就是在做神的工作。

這一應用並不限於用已有的業務來服務客戶。當基督徒滿足那些極度貧困、甚至不能成爲現有業務的顧客之需要時,他們需要更大的創造力——並在更大程度上顯明神的供應。例如,一羣基督徒在越南開辦了一間傢俱廠,爲那些處於社會經濟頻譜末端的人提供就業機會。通過這間工廠,神在滿足海外顧客對傢俱的需要的同時,也爲之前失業的當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機會。[1] 同樣,由Gloria Nelund領導的投資公司TriLink Global幫助發展中國家開展業務,以這種方式來滿足貧困和邊緣化羣體的需求。[2]

基督徒的責任並不僅限於在個人工作場所爲窮人和貧困人口服務。社會結構和政治經濟制度,會強烈地影響到窮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按照基督徒能夠影響到這些結構和制度的程度,我們有責任確保貧窮和有需要之人得到照顧,就像我們滿足富人的需要一樣。

Interview by William Messenger on July 29, 2010, in Hong Kong. Name of source withheld by request.

Al Erisman, “Gloria Nelund: Defining Success in the Financial World,” Ethix 80 (March/April 2012), available at http://ethix.org/category/archives/issue-80.

歧視窮人,討好富人(雅各書2:1-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應用這兩個基本原則,雅各警告基督徒不要偏袒富人和有權勢之人。他的討論從第二個原則——爲滿足窮人的需要而工作——開始。“經上記着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纔是好的。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雅2:8–9)。這罪就是,當我們偏袒富有而有權勢之人時,我們就是在服侍自己,而不是服侍別人。因爲富人和有權勢之人可能會送給我們一點他們的財富或權勢,而窮人什麼也做不了。但是,窮人才是真正有需要的人。雅各通過描述教會給予一位富有的、穿着華麗的人以特殊的待遇,而蔑視一位貧窮的、穿着破爛的人,說明了他的觀點。甚至來到教會這樣簡單的事情上,窮人也更需要我們的歡迎之辭。而富人——他們去哪裏都受歡迎——卻不需要如此。

 

雅各引用利未記19:18——“要愛人如己”——指出,偏袒富人,排斥和輕視窮人,與殺人或姦淫一樣嚴重違反了神的律法(雅2:8-12)。若我們這樣做,就意味着我們沒有愛人如己,甚至沒有把窮人視爲我們的鄰舍。

儘管雅各討論的是教會的聚會,但這一原則同樣可用在工作中。在工作時,我們可以多關注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的人,也可以多關心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在一個健康的工作場合,這可能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但在一個不健康的工作場所——人們爲了爭權奪利而彼此對抗的場合,我們需要勇氣站在無權無勢的人一邊。當我們面對社會上頑固的偏袒,諸如種族歧視,性別成見或宗教偏見時,拒絕偏袒會帶來特別的危險。

儘管雅各的論證集中在爲了窮人的益處而工作上,但這一應用隱含着信靠神的原則。如果我們真的信靠神的供應,那麼我們就不會在偏袒富人和權勢上受到如此大的誘惑。我們就不會害怕在工作和學校,選擇與那些不受歡迎的人站在一起。雅各不是在勸我們一味行善,卻缺少對基督的信心,不信靠神的供應。雅各向我們顯明,唯有在基督裏的信心才能讓我們行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窮人業已每天按照這個真理在生活。“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麼?”(雅2:5)。這句話隱約指向耶穌在登山寶訓或平原寶訓中的話語(太5:3;路6:20)。窮人承受神的國,不是因爲他們比富人更好,而是因爲他們單純信靠神。他們缺乏自我謀生的手段,也無法仰仗富人的施捨,只好學習信靠神。


信仰與工作(雅各書2:14-2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雅各書第2章的第二部分,詳細討論了行爲(工作)的問題。當論及行爲時,他無一例外地使用了複數的“行爲(works)”(希臘文erga),而不是單數的“工作”(希臘文ergon)。這使得某些人以爲,雅各所謂的“行爲”,與“工作”有所區別。然而,erga和ergon僅僅只是單、複數之分。[1] 雅各在這裏討論的是任何一種工作——從施捨食物給飢餓之人的善行,到增加稻田產量這類職業工作都包括在內。他使用複數名詞,表明他期望基督徒持續不斷地工作。

雅各對行爲(工作)的關注,讓這封信產生和很大的爭議。衆所周知,路德不喜歡雅各書,因爲他認爲雅各書2:24("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着行爲,不是單因着信")與加拉太書2:16(“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相矛盾。宗教改革時期的其他領袖不贊成這一立場,但是路德對雅各書的解讀成爲了新教的主流。[2] 儘管我們無法深入討論路德的觀點與雅各書引發的爭議,但是我們可以簡要地考察雅各對行爲的強調是否真的與新教所拒斥的“因行爲稱義”相悖。

雅各的原話是怎麼說的?雅各書2:14無疑是他整個論述的中心,所以我們在繼續往下討論之前,有必要考察這一節:“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爲,有甚麼益處呢?”雅各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爲就是死的”(雅2:17)。就像(在他精心選擇的例子裏)有人極度需要食物充飢,但卻只從鄰舍那裏得到一句祝願“你平安地去吧”,那樣的死法(雅2:15-16)。雅各理所當然地認爲,相信基督(信靠神),會讓你從單純的同情改變爲採取行動,幫助那些需要的人。

我們每天都有機會,可以滿足我們爲之工作的人或與我們同事之人的需要。行善可以簡單到僅是幫助一位困惑的客戶找到所需的商品,或者注意到一位新員工需要幫助卻怯於開口。雅各敦促我們要特別關心那些易受傷害或邊緣化的人羣,所以在工作場合,我們也許需要特別注意他們的需要。

這是雅各書的核心。雅各書並不認爲行爲與信心是互斥的。不存在“因行爲稱義”的問題,因爲若不是已經有了在神裏的信心(信靠神),就不可能有任何善行。雅各書也不認爲足夠拯救人的信心可以脫離行爲而存在。他認爲,任何“信心”若不能產生行爲,就是死的信心;換句話說,這樣的信心等於沒有信心。“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爲也是死的”(雅各書2:26)。雅各沒有命令基督徒用幫助窮人的善行来代替在基督裏的信心,或者在信心之上增加善行。他期望基督徒把爲了他人的益處而工作,當作在基督裏的信心之結果[3]

基督徒的信心總是會生出行爲,這一洞見本身就可以當作工作場所的教訓。我們不能將世界二分爲屬靈和實踐,因爲屬靈就是實踐。“可見,信心是與他[亞伯拉罕]的行爲並行”(雅2:22)。因此我們決不能說,“我相信耶穌,常去教會,但是我將個人信仰與我的工作區分開來。”這樣的信心就是死的。雅各說,“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着行爲,不是單因着信”(雅2:24),挑戰我們在日常行爲中顯明對基督的委身。

這封信餘下部分給出了"信靠神"和“爲他人的需要而工作”兩個原則的實踐性應用。根據我們對雅各書2:14-26的分析,我們認爲,這些應用乃是出自在基督裏的信心,它們適用於雅各的時代,對我們也有指導意義。

See Gk. #2041 in James Strong, Enhanced Strong’s Lexicon (Ontario: Woodside Bible Fellowship, 1995), and #2240 in Gerhard Kittel, Gerhard Fried­rich,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ed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5), 6:635.

Luke Timothy Johnson, “The Letter of James,” vol. 12,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98), 177.

For a discussion of how this understanding of faith squares with that of Paul, see Douglas Moo, The Letter of Jam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37-43, 118-44.

馴服舌頭(雅各書3:1-1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給予瞭如何傾聽的實踐性指導以後(見雅1:19-21),雅各對如何說話給予了類似的指導。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本書中出現的某些最激烈的言辭。“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着的……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3:6,8)。毫無疑問,雅各熟知舊約箴言,知道舌頭擁有賜人生命的能力(例如,箴言12:18,“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爲醫人的良藥”),但是他也認識到舌頭具有致人死命的力量。許多基督徒在教會裏言語謹慎,避免惡語傷人。難道在工作中,我們不也應當如此謹慎,不“用舌頭咒詛那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嗎(雅3:9, 引用了 創1:26-27)。冷冷的流言蜚語,誹謗,騷擾,侮辱競爭對手——有誰敢說自己從未在工作中受到惡語攻擊,又有誰沒有傷害過別人呢?

自私的野心與順從神(雅各書3:13-4:1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雅各書3:14-4:12同樣利用了信靠神和服務他人的需要兩個原則。按照慣常的做法,雅各顛倒了它們的秩序,首先討論了服侍他人,再談論信靠的問題。在這個例子中,雅各首先勸勉眾人不要存自私的野心,接着勉勵他們要順從神的指引。

自私的野心(雅各書3:13-4:12)

回到目錄
自私的野心是和平相處的障礙(雅各書3:16-4:11)

自私的野心正好與服務別人的需要相對。雅各書3:16巧妙地總結了整段的內容:“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各強調克服自私野心的特殊手段:使人和睦。[1] “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3:18)。按照雅各一貫的風格,他借用了工作場合的例子——在這裏是收穫果實——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他提及了使人和平的幾個要素:爲我們傷害了他人而憂傷(雅4:9),謙卑自己(雅4:10),不要讒言、批評和論斷人(雅4:11),以及憐憫和真誠待人(雅3:17)。所有這一切,都能被基督徒應用在工作之中。

 順從神,可以克服自私的野心(雅各書4:2-5)

自私的野心會導致基督徒社羣的紛爭,而雅各指出,紛爭背後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依靠神。“你們貪戀,還是得不着;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着,是因爲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着,是因爲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2-3)。如果我們甚至不費心求我們所需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沒有認真依靠神。有趣的是,我們不依靠神的原因,乃是因爲我們想要滿足自己的宴樂,而不是服侍他人。這句話將兩個原則糅合到一起。雅各將此比喻爲與世界淫亂,指出我們常被世界所引誘,以爲不依靠神也能在今世找到財富和快樂(雅4:4-5)。[2]

Again echoing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Matt. 5:9).

James borrows the metaphor of adultery from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who frequently used it to depict the pursuit of wealth and pleasure as substitutes for God.

投資他人(雅各書4:1-12)

回到目錄

儘管雅各書使用了淫亂的暗喻,但實際上他只是泛指各種自私的野心。在工作中,我們會受到誘惑,把他人當作我們成功的墊腳石。當我們竊取下屬或同事的功勞,或者不與升職的競爭對手分享信息,或者將責任推卸到不能當場爲自己辯解的人身上,或者當別人有難時乘機牟利,我們就因自私的野心而犯罪了。雅各說的對,這是紛爭的主要原因。諷刺的是,自私的野心可能阻礙我們取得成功,而不是有助於我們。我們在組織中的地位越高,我們的成功就越依賴於別人的成功。無論是簡單地委派工作給下屬,還是複雜地協調國際項目團隊,概莫如此。但是如果盡人皆知我們以他人爲踏腳石,如何可以取信他人,讓他們跟從我們的帶領呢?

補救辦法在於順從那按照自己形象創造了所有人(創1:27),並且派他的兒子爲所有人犧牲生命的神(林前5:14)。當我們將服侍別人放在自己的野心之前時,我們就是在順從神。我們想要升到有權柄的高位嗎?很好,那麼我們首先應當幫助别的工人,提升他們的權威和功效。成功是激勵我們的動力嗎?很好,那麼我們應當首先投資於身邊人的成功上面。諷刺的是,投資他人的成功也許是我們能爲自己做的最好的投資。根據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家伊麗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和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諾頓(Michael Norton)的經驗,投資別人比自己花錢更快樂。[1]

Elizabeth Dunn and Michael Norton, 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13).

商業預測(雅各書4:13-17)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現在,雅各轉向一個新的應用,特別警告那些做出商業預測的人。[1] 不同尋常的是,他首先討論了信靠神的原則。他的開場白是一段清醒的認識: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3-14)。看起來,雅各似乎對短期商業預測也加以譴責。然而,提前規劃並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以爲我們可以掌控一切纔是問題的所在。

接下來的經節可以幫助我們看出雅各真正的意圖:“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4:15)。主要的問題不在於計劃,而在於我們計劃的時候,彷彿未來在握一樣。我們有責任明智地使用神給我們的資源、能力、關係和時間,但是我們不能控制結果。大多數企業都非常瞭解,儘管花費重金制定了最好的規劃並全力執行,結果卻多麼地不可預測。任何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都會詳細地介紹公司所面臨的風險,有時會有十頁甚至二十頁之長。諸如“基於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我們的股價可能有波動”等陳述清楚地表明,世俗的公司與雅各所談論的不可預測性高度相關。

那麼,爲什麼雅各還要提醒信徒這個普通企業都知道的常識呢?也許基督徒有時會自欺,認爲既然跟從了基督,就可以免於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這完全是個錯誤。相反,雅各的話應該使基督徒更加意識到,我們需要不斷對事態進行重新評估、適應和調整。我們的計劃應當靈活,我們的執行應當可以響應不斷變化的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過是一個很好的商業實踐而已。但在更深的意義上,這是一個屬靈的問題,因爲我們不僅需要對市場狀況作出反應,還應順從神對我們工作的引領。這讓我們重新回到雅各關於認真傾聽的勸勉上來。基督徒的領導力不是要強迫別人遵守我們的計劃和行動,而是要適應神的話語和神在我們生命中不斷顯明的引領。

These warnings seem to echo both Jesus’ teaching and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See, for example, Ezekiel 34:3; Amos 2:6–7; 5:12; Micah 2:2; 6:12–16; Matthew 6:19; Luke 6:24–25; 12:13–21; 32–34; 16:19–31; 18:18–30. Note also that James 1:1–18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past and present success and failure, while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forecasting the future.

壓迫工人(雅各書5:1-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雅各回到了工作必須服侍他人需要這一原則上。他在第5章開頭的話非常嚴厲。他警告“富足人”要“哭泣、號咷,因爲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雅5:1)。儘管他們保險庫中的金子和櫃子裏的衣服看起來金光閃閃,但雅各篤定他們將受的審判,因此言辭之中彷彿他們的財富已經腐朽: “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 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鏽”(雅5:2-3)。他們的自我放縱,只不過爲了“宰殺的日子”“嬌養”了他們而已(5:5)。宰殺的日子似乎指的是神的審判日。當那日,神要審判那些蒙召來照顧和帶領祂百姓,卻轉而掠奪百姓的人(撒迦利亞11:4-7)。

這些富人註定滅亡,不僅是因爲他們獲得財富的方式,也因爲他們一旦擁有財富之後,所行(或不去行)的事。雅各對他們不公義的商業行爲的指責,讓人聯想到舊約:“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雅5:4;參利19:13)。[1] 那些本該拿在勞動者手上的錢,現在卻落入了地主的寶庫中。而且,錢一直存在裏面——他們囤積財富,卻視而不見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雅各5:3)。

企業領導必須特別努力做到公平地支付工資。對於什麼是公平報酬的分析超出了我們討論的範圍[2] 但是雅各書說,“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雅5:4),乃是對這些特別富有的土地所有者濫用權力的指控。工人當得工資,但是富人和有權勢者卻想方設法剋扣,並逃過法律的制裁。有錢有勢之人常常可以賄賂司法機關,輕易地利用權力行不公之事,卻不爲人知。濫用權力包括將員工錯誤地算爲獨立承包商,將工人不精確地登記在低技能序列中,對做相同工作的少數族裔和女性支付較低薪水,以及使用兒童去完成成年人拒絕從事的危險工作等等。即使被業界稱爲標準做法,我們也決不能以此爲藉口濫用權力。

雅各也譴責那些“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的人(雅5:5)。怎樣的生活算是奢侈宴樂,仍然是一個尚待探討的複雜問題,但這句話從某種意義上挑戰了許多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雅各這段話的主要關切點在於窮人的福利,所以關係最爲密切的問題是,“我的生活方式是增強了還是削弱了窮人的生活?我消費的方式是幫助人們擺脫貧困,還是讓人們繼續保持在貧困中?”

Leviticus 19 is one of James’s favorite Old Testament passages; see Luke Timothy Johnson, Brother of Jesus, Friend of God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4), 123ff.

See, however, Pay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等待收穫(雅各書5:7-20)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信的結尾,雅各針對忍耐、真誠、禱告、悔改和醫治,給出了一系列的勸勉。像通常一樣,這些勸勉的根據或者是信心的行爲必須有益於他人,或者是我們要全心信靠神,或者同時應用了上述兩個原則。同樣,雅各針對工作給出了直接的應用。

忍耐

雅各用工作的例子開始了他關於基督再來的描述:“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爲主來的日子近了”(雅5:7-8)。臨近結尾的部分,他再次重複了類似的話語:“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叄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5:17-18)。

工作中的忍耐是依靠神的形式之一。但是,在工作場合我們常常難以保持忍耐。工作是結果導向的,否則就不成其爲工作。因此,人們總是容易受到誘惑,想要不勞而獲。如果我們投資賺錢,難道不願快速致富,倒是耐心等待嗎?這種心態導致內幕交易,龐氏騙局,以及在老虎機上輸掉日常的開支。如果我們努力想要升職,難道不該不擇手段地在上級眼中留下好印象嗎?這就帶來了背叛,敗壞人的名聲,八卦和團隊解體。如果我們正在努力完成配額,難道不可以馬虎了事,將問題遺留給流水線上下一位工人嗎?所有這一切都不僅僅是個人道德問題。一個獎勵低質量工作的生產體系,至少與利用它的工人一樣壞,甚至更糟。

真誠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雅5:12)。想象一個人們總是說實話的工作場所——不只是簡單地避免說謊,而是誠實地敘述事情的本來面目,讓聽者對事態有最精確的理解。如是如此,就沒有必要進行起誓,也不需要事後澄清,也不需要合同規定出現錯誤陳述或欺詐時,各方該當承擔的責任。想象一下,如果賣家總是提供產品最詳盡的信息,合同總是清楚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老闆總是給予下屬應得的表揚。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總是給出儘可能準確的答案,而不是巧妙地隱藏關於我們工作的不利信息。這樣,我們還能在現在的工作或事業中取得成功嗎?如果每個人都盡最大努力真誠待人,我們能成功嗎?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嗎?[1]

禱告

在討論禱告的時候,雅各回到了信靠上帝的原則上。“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雅5:13)。“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神”(雅1:5)。雅各的話,邀請我們把具體的需要告訴神。“神啊,我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產品缺陷,在我和老闆溝通之前,我需要得到你的幫助。”上帝能夠實現我們所需要的,儘管他不保證按照我們的預期來回應每一個禱告。奇怪的是,許多基督徒怯於爲我們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具體的事情、情勢、人、需要、擔心和問題禱告。我們忘記了雅各的勸勉,沒有求神給予具體的指導甚至特定的結果。要有信心,雅各說,神會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迴應我們的禱告。“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

認罪與醫治

雅各勸勉我們彼此認罪,好得醫治(雅5:16)。對於工作場合來說,最有趣的一個詞就是“我們彼此”。這個詞背後的假設是人們不僅會得罪神,也會彼此得罪——這一點在工作中顯而易見。我們面對日常生產和業績的壓力,我們的行動時間有限,所以我們經常沒有傾聽就採取行動,邊緣化持不同意見的人,不公平競爭,竭澤而漁,留給後來者一堆爛攤子,或者把怒火發泄到同事身上。我們傷害別人,也受到人的傷害。得到醫治的唯一方法,只有彼此認罪。如果有人依靠不精確地批評同事的表現而上位,行惡之人需要向工作中受到冤枉的人承認自己的罪,而不僅僅是私下禱告的時候向神認罪。如果真的想彌合自己造成的破壞,行惡之人也許還應當向整個部門的同事認罪。
那麼,我們認罪和醫治的動機是什麼呢?這動機應當是藉此服務他人的需要。“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雅各書5:20,強調爲本文作者所加)。救一個靈魂不死,乃是服務人類最深刻的需要!也許——鑑於我們所有人都是罪人——有人會把我們從錯誤的道路上挽救回來,救我們免於死亡。

For more on this topic, Truth and Deception at www.theologyofwor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