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擄迴歸之後的忠心工作 —— 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猶太人從被擄之地迴歸之後,他們的市民社會和宗教生活都在上帝應許給他們的土地上得以恢復。耶路撒冷城和聖殿都重建了,猶太社會的經濟、社會和宗教等領域的基礎設施也都得以重建。繼罪與懲罰以後,十二小先知書開始轉向工作的挑戰。

需要有社會資源(哈該書1:1-2:19)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我們總會把自我和家庭放在社會之上,這個試探就是我們在工作中要面臨的挑戰之一。先知哈該生動地描述了這個挑戰。百姓奮力建自己家的房子,卻沒有拿出資源來重建聖殿——猶太人社會的中心,哈該當面責備了百姓的這種行徑。“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該1:4)。 他說,百姓若不能在社會資源上有投入,他們個人的生產力實際上也會降低。

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該1:6)

耶和華激動百姓和他們官長的心,他們就開始爲重建聖殿和重建社會有投入(該1:14-15)。

百姓要在社會資源上有投入,這就提醒我們,不存在所謂的“自給自足的人”。個人可憑自己的努力創造出很多財富,但我們每個人都要依賴資源和社會基礎設施,而這一切終極而言都只能來源於上帝。“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該2:7-8)。繁榮富庶不是隻憑個人努力就可達成,甚至不是主要憑個人努力達成的,而是整個社區根植於上帝的聖約纔可達成。“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2:9)

我們若以爲,我們不能有時間事奉上帝、事奉上帝百姓組成的社會,就需要先爲我們自己預備生活所需,那我們就太愚蠢了。真相是,我們若不憑上帝慷慨的恩典,以及在他的社區中彼此相顧,我們就不能爲我們自己掙得任何東西。這也是在什一奉獻背後的概念。這不是把我們的收成拿出百分之十,而是對上帝所造的奇妙出產,獻上百分之百的讚美。

這讓我們想到,在當今這個時代,把資源投入到生命中無形的領域中是很重要的。住房、飲食、汽車和其它物質上的必需品很重要。當上帝爲我們預備得太豐盛了,我們也享受得到藝術、音樂、教育、自然美景、娛樂等無數滋養靈魂的東西。那些在藝術或人文或休閒行業的人,或那些爲建公園、遊樂場和劇院慷慨解囊的人,爲上帝所夢想的世界做出的貢獻一點也不比商人或木匠少。

這也說明,在教會和教會生活上有投入,可以讓基督徒的工作更有力量,這是很關鍵的。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敬拜也與作善行微妙地聯繫到一起。也許我們應該把敬拜當作是可產生善行的活動而參與其中,而不單單當作是私下裏的靈修或閒暇活動。此外,基督徒社羣若能學會讓上帝之道的屬靈力量與倫理力量影響到經濟、社會、政務、學術、醫療等工作領域,那它就會是經濟、公民和社會福祉的一股強大的力量。

工作、敬拜與環境(哈該書1:1-2:19;撒迦利亞書7:8-14)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哈該把百姓的經濟與社會福祉與環境狀況聯繫了起來。哈該使用雙關語把聖殿的荒涼(“荒涼”在希伯來文中用的是hareb一詞,見該1:9)和土地的荒蕪與歉收(“乾旱”在希伯來文中用的是horeb一詞)、以及接下來的“人民、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勞碌得來的”這一類安康的喪失聯繫起來。這一點在希伯來文中更爲明顯,而在中文譯本中看不出來。(該1:11)。這一個聯繫的關鍵在於,聖殿是否安好,成了解讀出百姓是否向上帝忠心的某種密碼。由此可見,在敬拜、社會經濟方面的安康、環境之間有着三向的聯繫。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環境若有病,我們的社會就有病了,而社會不健康的症狀之一就是它會讓環境更加不健康。

一個社羣的敬拜方式、對土地的照管方式和居民的經濟與政治狀況之間也有聯繫。先知呼籲我們再次學習這個功課,即尊重我們所居住的土地的創造者,是在土地和居民之間達成和平的起始點。對哈該來說,土地的乾旱和聖殿的荒涼是不可分的。全心真誠的敬拜,會迎來和平和土地帶來的福分。“……追想到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日子。倉裏有谷種嗎?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都沒有結果子。從今日起,我必賜福與你們”(該2:18-19)。撒迦利亞也把人的罪和土地的荒蕪聯繫了起來。有權勢的人“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亞7:10)。“使心硬如金剛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借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亞7:12)。結果,環境惡化,故此,“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亞7:14)。實際上,早在被擄之前很長時間,約珥就觀察到環境開始惡化了。“葡萄樹枯乾,無花果樹衰殘;石榴樹、棕樹、蘋果樹,連田野一切的樹木也都枯乾;眾人的喜樂盡都消滅”(約珥書1:12)。

既然工作和工作中的做法對於環境的優劣這麼重要,我們這些基督徒若依照十二小先知書的異象來工作,我們就勢必會給這顆行星及其居民帶來深遠的有益影響。[1] 對上帝忠心之人要紮實地學習如何以敬拜上帝爲基礎來工作,這是他們在環境方面肩負的緊迫責任。

上帝曾就潔淨之事,借哈該之口講過一長段的預言(該2:10-19),這段話也說明潔淨與土地的安康之間是有聯繫的。上帝控訴說,因爲百姓的不潔,“他們手下的各樣工作都是如此。他們在壇上所獻的也是如此”(該2:14)。這只是在敬拜與環境優劣之間更普遍的聯繫之一部分。一個可能的應用是:上帝把看顧環境的責任給了人類,那麼人類就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的做法來對待環境,這樣,環境就是潔淨的。這樣看來,潔淨牽涉到對被造秩序的完整、生態系統的健康、物種的繁衍和健康、生產力的再生有着最起碼的尊重。在此,我們又回到基督徒當在工作中負責的主題上來。

這樣看來,若十二小先知書中描述的荒涼乃是神對百姓犯罪的部分懲罰,那麼土地重獲生產力就是上帝讓他們獲得部分復興。阿摩司曾在以色列繁榮的時節看到異象:百姓坐在自己栽種的無花果樹下享受富足的生活。而撒迦利亞也確乎在極爲不同的情形下看到了與此相類似的異象。“當那日,你們各人要請鄰舍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亞3:10)。與上帝和好也包括照看好上帝所造的土地。當然,土地的生產力即或恢復了,也還是需要有人耕種,土地纔有出產。這樣看來,工作的世界是與實現豐盛的生命密不可分的。

For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is link, see T.J. Meadowcroft, Haggai (Sheffield: Sheffield Phoenix Press, 2006), 238-42.

在工作中,既有罪,也有盼望(瑪拉基書1:1-4: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就算是在恢復的階段,人的罪一直也不遠。瑪拉基是復興以後的第三位先知,就是他也曾指責百姓中有人騙取工人的工價,以此取利(瑪3:5)。毫無奇怪,這樣的人在奉獻上也很吝嗇,並因而污染了聖殿中的敬拜(瑪1:8-19),結果,環境也惡化了(瑪3:11)。

然而,先知的希望仍在,而工作就是這希望的核心。它起始於一個應許,應許聖殿的宗教/社會的基礎設施將會得到恢復。“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面前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3:1)。接下去,環境會得到恢復。上帝應許說:“我必爲你們斥責蝗蟲”(瑪3:11a),然後,“你們的地必成爲喜樂之地”(瑪3:12)。人們會按倫理去工作(瑪3:14,18),結果經濟會復甦,“你們的土產”和“你們田間的葡萄樹”都會得到恢復”(瑪3: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