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的盼望 (以西結書35-48)

如果不把以西結書中的工作神學放在書中一直暗示的、未來歸回的背景下,我們的討論就是不完整的。上帝和以色列之間的約,似乎因以色列未能履約而被打斷。但當以色列回轉歸向上帝時,他會使以色列回歸並實現他的應許。應許的實現,在本書歸回的預言和新聖殿的部分達到了高峯(以西結書第 35-48章)。在這裏,讀者看到了一個更加全面的未來圖景。忠心的被擄之人在當下,可以通過公義的生活和共同責任而預見未來。
一位像大衛一樣的、未來復興時代的牧者,將要繼承上帝與以色列的“平安的約”(結 34:25),也被稱爲“永約”(結 37:24-26)。以西結盼望有一天,這位尊貴的牧人將帶來上帝應許給以色列的祝福,更重要的是,引導她實現她的呼召,成爲“上帝的子民”。[1] See Rolf Rendtorff, The Covenant Formula: An Exegetical and Th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rans. by Margaret Kohl (Edinburgh: T&T Clark, 1998).
作爲基督徒,我們信靠基督的最終牧養。他不僅實現了個人的義,而且通過爲我們流出自己的寶血,承擔了人類的全部責任。只有他才能做到這些。對基督徒而言,通過耶穌的受死和復活,以西結的約實現的日子已經拉開序幕。但是這一天沒有完全來到,這個約還沒有完全完成。以西結教導我們,當神呼召我們進入職場時,我們也被呼召在被擄中行公義。當我們等待神國來臨時,需要擁抱期間所必然面對的挑戰。上帝要求一種 能夠展現未來聖約實現的、個人公義和集體責任 的生活方式。通過跟隨耶穌的腳步,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就在職場中活出神未來復興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