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接納:與不同的價值觀、看法和平共存(羅馬書14-15)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這封信到此,保羅結束了他道德推論的方法。 現在,他開始從羅馬教會特有的情境中,找出一些相關應用,就是信徒之間發生的糾紛。

羅馬教會的主要應用,就是要真誠接納。羅馬基督徒要彼此接納。不難看出保羅怎麼會得出如此應用。照羅馬書第6章來看,道德推論的目的,是要「行出新生的樣式」,也就是要爲我們周遭的人,帶來新式樣的生命。如果你與人關係破裂,那麼真誠的接納本質上就是新樣式的生命。真誠接納就是在實踐層面上的合一。口角爭端會彼此拒斥,但是真誠接納會包容對方,甚至有時需要尊重彼此的差異。

以真誠接納來勝過不同意見造成的糾紛(羅馬書14:1-2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保羅說:「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信心軟弱的」,指的可能是一些在有爭議的事情上,還不太確定自己信念的人(參看羅14:23)——他們靠着死守規條來決定該怎麼做。特別是,有些猶太基督徒仍然持守猶太人關於飲食的嚴厲規條,因此惱怒其他基督徒吃了不潔的食物。顯然,他們甚至不願和那些吃了不潔食物的人一起用餐。[16]雖然這些人認爲他們這樣嚴守規條是表現信仰的力量,但是保羅認爲,當他們以此論斷信念不同的人時,其實是一種軟弱。保羅說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不潔淨食物’的人。」

然而,保羅對他們軟弱表現的迴應,不是要和他們爭辯,也不是忽視他們所信的,而是要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才能彼此接納。他還告訴沒有守飲食潔淨規條的人,不要炫耀自己什麼都可以吃,因爲這樣會破壞與守禮之人的關係、冒犯到他們的良知。如果沒有潔淨的葷食可吃,那麼沒有守禮儀的人應該與守禮之人一起吃素,而不是要求守這些禮儀的人違背自己的良知。保羅說:「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羅14:20)

雙方都強烈地認爲自己的觀點纔是道德上重要的。強烈堅信外邦人必須吃清真食物的人,是在拒絕神在基督耶穌裏的恩典。軟弱的相信,不持守飲食潔淨、甚至只是跟不持守的人在一起吃喝,都是冒犯神、違反了猶太律法。爭辯越演越烈,因爲在基督裏的自由,和遵守神的聖約,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宗教議題。但是,在羣體內的關係,卻是更加重要的議題。活出基督,並不是在某些議題上爭出誰對誰錯。這是與神、與人有關合宜關係的問題,是「...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

在工作中,道德衝突會更復雜、困難,因爲各方只有更少的共同基礎。有趣之處在於,保羅特別關切軟弱的人。雖ˊ然他告訴兩邊不要彼此論斷,但是他特別告誡信心比較堅固的人要擔當更多責任。「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15:1)。我們的模範是耶穌...「也不求自己的喜悅」(羅15:3)。這個意思是說,那些看法正確的、佔據主流的,或者是有權柄的,應當自願節制,不去冒犯其他人的良心。 在大多數工作場合中,我們所見正好相反。軟弱的必需調整自己、去適應堅固的一方所設下的規定,就算這麼做會違逆他們的良知。

舉例來說,假設你有同事要遵守宗教、道德上的規約,穿着特別的服飾,例如:蓋住頭髮、肩膀、或腿。如果他們讓不守這樣着裝規定的人感到不舒服,那麼這些信念可能是軟弱的表現(套用保羅的用語)。其實你可能並不會反對有人這麼穿着。但是保羅的論點暗示,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營造接納、合一的氣氛,你和你所有的同事應該穿着合宜,不要冒犯他人。堅固的人(不受有關穿着的律法主義限制的)要包容軟弱的人(容易因他人的穿着而受冒犯的),接納他們的軟弱。

要記住,保羅不希望我們去要求別人,讓對方來包容我們的自責。這樣會讓我們變得軟弱,而保羅希望我們的信仰堅固。我們不應該對他人在工作中的服裝、語言、音樂品味等,指指點點。想象一下,如果基督徒有着包容每個人的好名聲,而不是判斷別人的品味和習慣,這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呀!這樣會有助於基督徒在工作場合的使命,還是造成更多的阻礙?

N.T. Wright, The Letter to the Romans, in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vol. 10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94), 735.

真誠接納造就羣體(羅馬書14:19-15:3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真誠接納的另一個功效是堅固羣體。「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15:2),就好像一名熱誠待客的主人,確定來訪的都可以得益處一ˊ樣。這裏「鄰舍」指的是羣體的成員。保羅說:「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14:19)。彼此建立就是在羣體中一起同工。

從第14和15章,我們看到真誠接納是一種有力的行動。保羅不只是說臉上帶着微笑、打打招呼。他指的是在羣體中保持深刻的道德水準,同時也熱情接待那些具有不同道德觀的人——甚至在重大問題上有分歧的人。至少在這裏,保羅認爲羣體中恆常不斷的關係,要比某些具體的道德觀點更加重要。關係爲羣體帶入生命,這要比判斷一個議題的對錯、論斷他人的是非,更爲重要。這也構成我們對周遭世界更有吸引力的見證。「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15:7)。當我們彼此接納,因神的憐憫而得的最終結果是(羅15:9):「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羅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