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正確的觀點(哥林多前書7:29-31)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保羅討論了這一問題:上帝再來的應許是否意味着基督徒應該放棄包括工作在內的日常生活呢?

我的意思是,弟兄姐妹們,時間減少了;從此以後……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 因爲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因爲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林前7:29-31)

顯然,一些信徒忽略了家庭責任,停止了工作,就像搬到新房之前忽略了打掃現在房間的地板一樣。保羅之前已經處理過在帖撒羅尼迦教會出現的這種情況,並且給出了明確的指示。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什麼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閒事。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誡這樣的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後3:0-12)

如果我們認識到,第29節不僅指耶穌馬上再來,因此“時光短暫”,那麼保羅的邏輯將會更容易理解。保羅在這裏用了一個動詞來描述一個物品如何被壓縮在一起(synestalmenos),以至於作爲一個整體變得更短更小。正如新美國標準版聖經(NASB)所解釋的,“時間更壓縮了”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翻譯,或者翻成“時間被縮短了”。保羅似乎想表示,既然基督已經來了,時間的盡頭已經變得明瞭。學者大衛. 加蘭德寫道,“這個世界未來的結局已經變得非常清楚了”。[1] 第31節解釋說,“這個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現在的樣子”是指墮落世界裏面,遭受破壞的社會和經濟關係。保羅希望他的讀者明白,基督的到來已經帶來了生活本質結構的改變。在現今的做事方式中那些理所當然的價值和激勵,對於信徒來說已不再適合。

對時間緊迫的合適反應不是停止工作,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工作。我們對日常生活和事務的舊態度必須要得到更新。這就將我們帶回到林前7:29-31中悖論式的陳述當中。我們應該置物,但要好像我們沒有財產。我們應該處理世事,但不要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來應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這世界提供的事物,但當這些事物妨礙上帝的國度時,我們不應該接受世界的價值和原則。我們所買的東西,應該爲着他人的益處好好地利用,而不是緊緊抓住不放。當我們在市場上討價還價時,我們也應該尋求賣方的益處,而不僅僅只是尋求自己的利益。換句話說,保羅是在呼籲信徒“重新認識他們和世界的關係”。[2]

我們舊有的態度是:工作是爲了使生活更舒適,滿足我們自己和親人的需要。我們尋求囤積東西,佔有財產,我們以爲這樣可以帶給我們地位、保障和強於他人的優勢。我們劃分優先次序,敬拜上帝最先,關注婚姻其次,工作第三,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民事參與第四。現在新的態度是:我們爲自己的益處,爲親密的人,也爲一切耶穌爲之勞苦犧牲的人 而工作。我們尋求放開我們擁有的東西,用來改變世界,成爲上帝所期望的樣式。我們整合我們的敬拜、家庭、工作和社會,尋求投資在身體的、智力的、文化的、道德的和靈性的資產中,而不是浮於表面。在這一點上,我們效法上帝子民的祖先亞伯拉罕;上帝曾這樣對他說:“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爲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出12:2)。

David E. Garland, 1 Corinthians,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Baker, 2003), 329.

Gordon Fee,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7),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