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A反覆:上帝將推翻異教的王國,並代之以自己的王國(但以理書7)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關於但以理書主題及結構的解釋,請參看"但以理書的大框架"

在但以理書第7章中,但以理帶我們回到了第一個主題——上帝有一天會用自己的國度取代這個世界的腐朽王國。和但以理及其同伴一樣,我們可能藉着上帝的恩典找到出路,甚至也許找到通達之路,儘管我們只是寄居此世。然而,我們首要的盼望,並不在於現實的通達,而在於盼望神國降臨時的喜樂。

因此,堅忍成爲一種關鍵的美德。我們必須忍耐,直到基督再來,復興萬物。堅忍是古典哲學與猶太-基督教傳統都尊崇的美德。有時我們會遇到可圈可點的觀念,比如愛因斯坦也承認,“並不因爲我很聰明,而是因爲我花了更長的時間來思考問題。”新約肯定堅忍的價值:“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雅 1:12)信徒生命中堅忍的根源乃是上帝。這不是人性的誠信或榮譽。基督徒的耐力依賴於上帝永恆應許之約的可靠性。

從 第七章開始,但以理書的文體顯然變成了啟示文學。 啟示文體是一種特殊的先知預言,描繪末世的災難性事件,在早期的猶太和基督教文學中廣爲流傳。其特徵包含:豐富的象徵(第7章),描繪末世的宇宙性善惡之爭(但11:40-12:4),以及天使向先知解釋其所見的異象(但7:16, 23; 8:15; 9:21-23; 10:14)。天使會勸勉先知忠心忍耐,直到異象實現(但7:25-27; 9:24; 10:18-19; 12:1-4, 13)。這種文學體裁強化了作者關於堅忍的信息。

第7-12章 敘述了但以理所領受的揮之不去的異象,這些都是他以第一人稱所做的見證。最終的結果是一系列預言,預見上帝子民在暴虐統治者手中所遭受的苦難,但因着上帝所指派的拯救者最終得勝。本書結尾處勸勉但以理要堅忍。“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爲有福。你且去等候結局,因爲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分”( 但12:12-13) 。

這些章節一個常見主題,就是對上帝子民的逼迫(但 7:21, 25; 9:26; 10:1)。逼迫者——後來的歷史顯明,乃是安提阿古四世‧伊皮法尼[13]——被刻畫成一個令人恐怖的超現實想象。他是那惡毒的“小角”(但7:8),“那行毀壞可憎的”(但9:27),一位“卑鄙的人”(但11:21),拒絕了傳統的神和自己的祖先,把自己打扮成至高神的模樣。只有那些從來沒有經歷集權統治和內戰的人,纔會因爲此人對神百姓的恨惡而感到吃驚。然而,我們今日世界上的許多基督徒羣體,都多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從經濟和教育的限制,直到被投入監獄甚至處死。西方世界的基督徒很少經歷過如此暴力逼迫的苦難。但無論如何,有信仰的人在職場上常常會經歷同事的疏遠、騷擾,甚至某些情況下被非難和解僱。儘管他們的選擇沒有那麼沉重,不至於面臨生死的考驗,但他們選擇堅持信仰所受到的難處,與過去的信徒要面對的挑戰幾乎相同。我們會在信仰上妥協,還是堅持基督教信仰,承受可能的損失?但以理的一生和預言勸勉我們,要緊緊把握我們最初的愛。保羅在考察將來聖徒的復活時,也給自己的讀者提出了同樣的應用:“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爲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7-12章給與職場人士的確據,乃是工人們一生忠心的工作最終將獲得承認的確據。然而在此時此刻,優異的工作未必總是能按着對社會的有益貢獻得到回報。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甚至見不到它們的結果。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不止一次地使王回心轉意。但是不久之後,國王又故態復萌。由此可見,我們在職場作爲鹽和光的角色,往往可以阻擋邪惡,但不足以帶來永久的變化。這不會貶低我們作爲鹽和光的責任,但我們工作的果效要等到上帝國度實現之後纔會完全顯明出來。

John Whitehorse, “Antiochus,”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