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獻祭使我們的服侍成爲可能(希伯來書5:1–7:28)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耶穌通過自我犧牲,成功地永遠拿走了人類的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因爲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2, 14)。“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爲自己的罪,後爲百姓的罪獻祭,因爲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來7:27)。這種完全的贖罪常常被稱爲“基督的工作”。

罪的赦免似乎是一個純粹的教會或屬靈的問題,對我們的工作沒有任何影響,但事實遠非如此。相反,耶穌的最終獻祭帶來了應許,解放了基督徒,使他們在生命的每一個領域都能熱心服侍神。這段經文重點突出了希伯來書10:16 中蒙神饒恕的結果,也就是其倫理的/實際的影響:“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裏面。”換句話說,我們被饒恕的人,(在心中)都希望行在神的旨意中,並且(在腦海中)希望得到能夠這樣做的智慧、異象和能力。

這怎麼可能?許多人看待教會的活動的方式大致與以色列人看待舊約儀式的方式一樣。這些人認爲,如果要獲得神的認可,就需要做一些宗教上的事情,因爲這似乎纔是神所感興趣的事情。去教會是滿足要求的一個好的、容易的方法,雖然缺點是我們必須每週都要堅持,好使“魔法”不會逐漸消失。人們以爲的好消息是,一旦我們履行了我們的宗教責任,就可以自由地去做我們自己的事,而不用太多關心神。當然,我們不會做任何可憎的事情,但我們基本上是自己做主,直到我們下週再次參加教會,神的喜愛又會被充滿。

希伯來書粉碎了這種對神的看法。雖然利未人的制度是神對他百姓的良善目的的一部分,但是它本意是超越自身,指向未來基督的最終獻祭。這不是一個魔法的恩惠藥房,而是一個用以旅行的水壺。現在基督已經到來,爲我們獻上,我們可以通過神的恩典直接體會到真正的罪得赦免。再進行不斷的淨化儀式,已經沒有進一步的意義。我們不再需要水桶,來裝滿(或能夠裝滿)通過宗教活動獲得的神的喜悅。信靠基督和他的獻祭,我們就在神的右邊。“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來10:5)。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基督徒不應該去教會,也不是說儀式在基督徒的崇拜中沒有地位。至關重要的是,基督的完美犧牲意味着我們的崇拜不是一個獨立與我們其他生活的一個自給自足的宗教活動。相反,它是一種“以頌讚爲祭”(來13:15)的活動,它更新了我們與主的連接,潔淨我們的良知,聖化了我們的意志,從而使我們每天無論在哪裏都能自由地服侍神。

我們成爲聖潔,是爲了服侍。那時我說,“神阿,我來了爲要照你的旨意行”(希伯來書10:7)。服侍是神饒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何況基督藉着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新國際譯本) 。[6]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把焦點放在基督爲祭司的、屬天的工作上,會帶領我們進入非常實際的,屬地的服侍。基督提供的獻祭會最終帶來天和地的更新(來12:26 ; 見啟21:1),而且它已經在地上發生了。同樣地,我們在每天亂成一團的生活中進行着自己的服侍。但是,我們在這個世上行事和工作,懷有這樣的確信:耶穌已經在我們之前完成了我們正在行走的旅程。這讓我們相信,我們在生活的每個領域爲他做的工,都不會徒勞。

We have used the NIV here because of a quirk in the NRSV translation, which reads “worship” instead of “serve.” “Worship” is indeed a possible trans­lation of the Greek latreuein, which like the Hebrew abad can mean either “worship” or “serve.” But in this context, the NRSV is alone among the major translations in translating it as “worship.” The NIV, TNIV, NASB, KJV, and others render it here as “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