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至高的大祭司(希伯來書5:1–10:18)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希伯來書的中心部分,最明顯的主題是作爲我們至高大祭司的耶穌。以詩篇110篇爲指導,希伯來書的作者論證說,彌賽亞命中註定要“照着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爲祭司”(來5:6),而且這個祭司職分優於監督以色列宗教生活的做祭司的利未人職分。根據希伯來書,舊約的舊祭司制度,不能真正地拿走罪,只能藉着有瑕疵的凡人祭司,提供無窮的獻祭來提醒他們所犯的罪。耶穌的祭司職分提供了一個最終的、永久的獻祭,併爲我們提供一個一直爲我們代求的中保。在這裏,我們將強調 獻祭 和 代求 這兩個主題怎樣影響我們做工。

基督的獻祭使我們的服侍成爲可能(希伯來書5:1–7:2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耶穌通過自我犧牲,成功地永遠拿走了人類的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因爲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2, 14)。“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爲自己的罪,後爲百姓的罪獻祭,因爲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來7:27)。這種完全的贖罪常常被稱爲“基督的工作”。

罪的赦免似乎是一個純粹的教會或屬靈的問題,對我們的工作沒有任何影響,但事實遠非如此。相反,耶穌的最終獻祭帶來了應許,解放了基督徒,使他們在生命的每一個領域都能熱心服侍神。這段經文重點突出了希伯來書10:16 中蒙神饒恕的結果,也就是其倫理的/實際的影響:“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裏面。”換句話說,我們被饒恕的人,(在心中)都希望行在神的旨意中,並且(在腦海中)希望得到能夠這樣做的智慧、異象和能力。

這怎麼可能?許多人看待教會的活動的方式大致與以色列人看待舊約儀式的方式一樣。這些人認爲,如果要獲得神的認可,就需要做一些宗教上的事情,因爲這似乎纔是神所感興趣的事情。去教會是滿足要求的一個好的、容易的方法,雖然缺點是我們必須每週都要堅持,好使“魔法”不會逐漸消失。人們以爲的好消息是,一旦我們履行了我們的宗教責任,就可以自由地去做我們自己的事,而不用太多關心神。當然,我們不會做任何可憎的事情,但我們基本上是自己做主,直到我們下週再次參加教會,神的喜愛又會被充滿。

希伯來書粉碎了這種對神的看法。雖然利未人的制度是神對他百姓的良善目的的一部分,但是它本意是超越自身,指向未來基督的最終獻祭。這不是一個魔法的恩惠藥房,而是一個用以旅行的水壺。現在基督已經到來,爲我們獻上,我們可以通過神的恩典直接體會到真正的罪得赦免。再進行不斷的淨化儀式,已經沒有進一步的意義。我們不再需要水桶,來裝滿(或能夠裝滿)通過宗教活動獲得的神的喜悅。信靠基督和他的獻祭,我們就在神的右邊。“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來10:5)。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基督徒不應該去教會,也不是說儀式在基督徒的崇拜中沒有地位。至關重要的是,基督的完美犧牲意味着我們的崇拜不是一個獨立與我們其他生活的一個自給自足的宗教活動。相反,它是一種“以頌讚爲祭”(來13:15)的活動,它更新了我們與主的連接,潔淨我們的良知,聖化了我們的意志,從而使我們每天無論在哪裏都能自由地服侍神。

我們成爲聖潔,是爲了服侍。那時我說,“神阿,我來了爲要照你的旨意行”(希伯來書10:7)。服侍是神饒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何況基督藉着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新國際譯本) 。[6]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把焦點放在基督爲祭司的、屬天的工作上,會帶領我們進入非常實際的,屬地的服侍。基督提供的獻祭會最終帶來天和地的更新(來12:26 ; 見啟21:1),而且它已經在地上發生了。同樣地,我們在每天亂成一團的生活中進行着自己的服侍。但是,我們在這個世上行事和工作,懷有這樣的確信:耶穌已經在我們之前完成了我們正在行走的旅程。這讓我們相信,我們在生活的每個領域爲他做的工,都不會徒勞。

We have used the NIV here because of a quirk in the NRSV translation, which reads “worship” instead of “serve.” “Worship” is indeed a possible trans­lation of the Greek latreuein, which like the Hebrew abad can mean either “worship” or “serve.” But in this context, the NRSV is alone among the major translations in translating it as “worship.” The NIV, TNIV, NASB, KJV, and others render it here as “serve.”

基督的代求給我們的生命和工作帶來更多力量(希伯來書7:1–10:1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萊赫·瓦文薩(Lech Walesa)

1980年8月14日,當萊赫·瓦文薩跨過障礙, 走進 格丹斯克的列寧造船廠的工人的苦難之中時,他成爲波蘭總統的道路進入了關鍵時刻。他以前曾在那裏做電工,因1976年抗議波蘭共產主義政府被解僱。但是,瓦文薩又一次跳進了漩渦之中,當選爲造船廠罷工委員會的領導者。工人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但在其他格丹斯克企業工作的工人要求瓦文薩持續罷工,與他們團結一致,一起鬥爭。他同意了,並迅速成爲了追求政治改革的團結工會運動的領導人。

團結工會得到了波蘭共產黨的認可,但是從蘇聯而來的壓力很快導致了政府的鎮壓。瓦文薩被捕,但是他獲釋之後又回來領導地下運動。最終團結工會成功地取消了戒嚴令,強力促成了一個有競爭的議會選舉,建立了一個非共產主義的政府,並打破了蘇聯對波蘭的控制。瓦文薩獲得了198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爲了共產主義垮臺後第一位民主選舉產生的波蘭總統。

天主教會曾支持團結工會運動,並可能阻止了黨的進一步鎮壓,這發生在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於1981年邀請瓦文薩高調訪問梵蒂岡時。瓦文薩相信,信仰給他帶來了領導運動所需的靈感和力量。“世界上沒有人給我們打倒共產主義的任何一點機會,” 他說。“它的發生很簡單。我們跪下禱告。”​[1]

古代以色列的祭司們不僅爲人民獻祭,而且還爲他們代禱。因此,耶穌在神的寶座前爲我們禱告(來7:25)。 “凡靠着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爲他是長遠活着,替他們祈求”(來7:25)。“這位既是永遠常存的,他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來9:24)。我們需要耶穌“經常”在神面前爲我們代求,因爲我們持續地犯罪,虧欠和偏離。我們的行爲在神面前說我們的壞話,但耶穌爲我們說的話,是在神寶座前的愛的話語。

放到工作的語境下說,想想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在被國家公路部門的部長傳喚時,會感到怎樣的恐懼。他會對部長說什麼?意識到他正在從事的項目進展落後和預算超支,會讓他更害怕。但是他聽說他的主管——他心愛的導師,也將出席會議。後來他發現,他的主管和公路部門的部長曾是大學時代的好朋友。“別擔心,”導師讓工程師安心,“我會處理此事。”有部長的朋友在場,年輕工程師難道不會更有信心地來面對部長嗎?

希伯來書強調,耶穌不僅是一個大祭司,也是一個與我們團結一致的大祭司。“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回到我們之前討論過的一句經文,耶穌對父神說“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來10:5)。基督進入真正的人類身體,他真的像我們一樣擁有生命。

爲了成爲信實的大祭司,作者認爲,耶穌必須能夠與人類產生共鳴。如果他沒有經歷過他人經歷的事情,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非常小心地說,耶穌 學會了 順服。“他雖然爲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當然這並不意味着耶穌必須要按照我們的方式學會服從——停止對神的不順服。這意味着他需要 親身體驗痛苦和誘惑,纔有資格成爲大祭司。其他的經文用同樣生動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耶穌的痛苦使他“完全”(來2:10 ; 5:9 ; 7:28)。“完全”的完整含義不僅是“無瑕疵”,而且是“完整”。耶穌已經完美無缺了——但要成爲我們大祭司 ,他還需要這些痛苦,才能完全他的工作。當我們在這個世界日復一日地掙扎時,他如何能夠真正地與我們聯繫呢?

這裏最令人鼓舞的是,這種痛苦和學習發生在耶穌的工作環境中 。他的到來,不是作爲某種神學人類學家,以一種超然的,臨牀的方式“學習”世界,或作爲一個旅行者貿然來訪。相反,他將自己融入真正的人類生活,包括真正的人類勞動。當我們面臨工作中的掙扎時,我們可以轉向我們富有同情的大祭司,完全確信他親歷過我們所經歷的事情。

The Nobel Foundati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83,"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1983/walesa-bio.html "Lech Walesa,"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https://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634519/Lech-Walesa and Sarah K. Clarke, "Lech Walesa Tells His Story of Faith at Seton Hall," Newark (NJ) Star Ledger, December 5,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