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的管家和浪子(路加福音16:1-13; 15:11-32)
不義管家的比喻(路加福音16:1-13)
我們對需用之物的安全感,並不在於憂心忡忡地賺錢和攢錢,而是在於忠心地管理與使用錢財。如果神信賴我們,讓我們使用錢財來滿足別人的需要,那麼我們自己需要的錢財他也一定會提供給我們。這是不義管家這個比喻的要點。在這裏比喻裏,因爲管家浪費主人的財物,所以他被解僱了。他利用工作的最後幾天時間,對他的主人進行了進一步的欺詐,但是他欺詐的方法卻有一個奇怪的轉折。他沒有試圖從他主人那裏偷走什麼東西。也許他知道當他離職的時候,他不可能帶走任何東西。相反,他弄虛作假,降低了一些債務人欠他主人的債,藉此希望他們在他被解僱之後能夠回報他,併爲他提供幫助。
像這個不義的管家一樣,當我們離世的時候,我們不能帶走任何東西。即使在今世,有也諸多可能令我們保不住自己的積蓄,例如惡性通貨膨脹、市場崩潰、盜竊、徵用、訴訟、戰爭和自然災害。因此,大量的積蓄並不會提供真正的安全感。相反,我們應該用我們的財富來幫助別人,並依靠他們在將來我們有需要的時候回報我們。“要藉着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路16:9)。這個不義的管家通過爲他主人的債務人提供幫助,交了很多朋友。雖然一起參與欺詐可能不是建立友誼的最佳方式,但這似乎總好於一個朋友都沒有。建立友誼遠比積累財富更能有效地獲得安全感。永存這個詞意味着,良好的關係在今生遇到麻煩的時候會幫助我們,並且這種關係會持續到永生。
每當戰爭、恐怖活動或者災難破壞了社會的經濟結構時,這一原則的極端例子就會出現。在難民營、監獄、或者惡性通脹的經濟體中,你以前可能擁有過的財富,如今甚至買不到一個麪包皮。但是,如果你爲別人提供過幫助,那麼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可能爲你提供幫助。請注意,那不義的管家所幫助的人並不是富有的人。他們是欠別人債的人。這不義的管家並不是依靠他們的財富,而是依靠他們之間建立起來的彼此依賴的關係。
然而,耶穌不是說要你依靠人們飄忽不定的情感,就是那些你在這幾年幫助過的人。這個故事很快從債務人轉換到了故事中的主人(路16:8),緊接着耶穌贊同了主人的話:“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這表明神作爲擔保人,保證了我們爲了關係而付出錢財將會得到持久的安全感。當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時,你也會與神保持良好的關係。對窮人的慷慨,以及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耶穌並沒有說其中哪件是神更看重的。也許兩者都是。“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路16:11)。真正的財富是我們因同爲神的兒女而與他人建立的良好關係,並且,對窮人的慷慨體現了我們與神的良好關係。良好的關係產生良好的果實,這使我們有更大的力量去建立良好的關係並慷慨地幫助他人。如果神可以託付給你少許的錢財去建立良好的關係,他也將會託付給你更多的資源。
這表明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積蓄來讓你感到安全,那麼答案並不是要攢更多的錢。相反,要將你有的那點錢用於慷慨待人或者款待客旅。其他人對你的慷慨和款待的迴應,也許會比攢更多的錢更能帶給你安全感。無需多說的是,這些事應該有智慧地去做,目的是爲了讓他人真地得到益處,而不是僅僅爲了撫平自己的良心或者奉承那些潛在的恩人。無論如何,你最終的安全感是源於神的慷慨與款待。
浪子的迴音(路加福音15:11-32)
不要儲蓄,而是將你有的都用來與別人拉近關係。但是請注意,這是緊接在浪子的故事之後講的(路15:11-32)。在這個故事中,小兒子揮霍了他全部的財富;而大兒子節省到了一個地步,甚至不能招待他最親密的朋友(路16:29)。小兒子的肆意浪費導致了落魄。然而,浪費錢財也導致他轉向了他的父親,並且徹底地依賴他的父親。雖然這個兒子使他的父親損失了一半的財富,但他迴轉之後帶給父親的喜樂,消除了父親對他的一切負面情緒。相比之下,大兒子想要牢牢地把控住家裏其餘的財富,卻破壞了他與父親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管家和浪子這兩個故事裏,耶穌並沒有說財富在本質上是壞的。相反,他說利用財富的恰當方式是用掉它,最好是用在神的心意上。即使不能這樣,也要用在可以讓我們更加信靠神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