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允許撒但毀去約伯的財富(約伯記1:13-22)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時局艱困的時候,痛苦就來了。如果我們受到冷落、沒有升遷,甚至丟掉工作、長期罹患慢性疾病、失去我們所愛的人時,又會怎樣呢?我們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上帝在順遂的時候祝福,那現在是在懲罰我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是上帝正在懲罰我們,我們應該改變言行舉止,這樣祂纔會停止降罰。但是,如果我們所遭遇的困境並非來自上帝的懲罰,那麼改變我們的言行舉止也不會有什麼用的。有時候,這樣可能正好與上帝想要我們做的事情背道而馳。

假想一個情況:一名教師在學校預算短缺時遭到裁員,她這麼想:「一定是因爲我沒有去宣教,所以上帝才這麼懲罰我。」把她遭受裁員當作一個警訊,她就報名去就讀神學院,還借錢來繳學費。三年後,她畢業了,要開始爲她的宣教事工募款。如果上帝真的是因爲她不去宣教,而用裁員來懲罰她,那麼她已經停止過犯了。情況應該就要變好了。

但是,如果她受到裁員不是上帝要懲罰她呢?如果,上帝根本無意要她去做宣教士呢?在宣教的時候,她也可能失去當一名老師來服事上帝的機會。更糟糕的是,如果她沒能爲宣教事工募到款呢?那麼她不但失去了工作,而且還要揹負好幾萬元的債務。如果她的宣教事功並不順利,那是不是就要說上帝離棄了她呢?她會不會失去對上帝信仰、甚至痛恨上帝?如果她果真如此改變,那她絕不是第一例。或許這都是因爲她誤把她遭到資遣,當做是上帝要懲罰她了。遭遇不幸是否是因爲上帝不高興,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

指控者——撒但,想要設一個網羅陷害約伯。撒但對上帝說,如果祂挪去如此豐富賜給約伯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1:11;2:4)。如果撒但能騙約伯相信他是受了上帝懲罰,約伯就會掉入兩種陷阱之一。他可能錯以爲他所做的冒犯到神了,因而不再遵行以往公義的行爲。或者,更中指控者下懷的是,約伯會因爲自己不應該受罰而怨恨上帝,然後就離棄神。這兩種狀況,都是離棄了神。

但神允許撒但這麼做。我們不知道爲什麼。在那充滿磨難的一天,幾乎約伯所有一切都遭洗劫一空,他所愛的人,包含他的子女,都遭到殘酷的殺害(伯1:13-16)。但是約伯既沒有認爲神要懲罰他,也沒有埋怨上帝的作爲。他反而敬拜神(伯1:20)。在他如此低潮的時刻,約伯稱頌上帝在生命中各種景況的權柄,不管是好的情況、還是壞的情況。「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約伯如此平靜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他很清楚他以前所擁有的一切財富,都是上帝所賜。他並沒有認爲自己配得上帝的恩賜,雖然前面說過他是一個義人(暗示於約伯記1:1, 5, 在約伯記6:24-30中清楚說到...等。)因爲他明白他不配得到自己先前的賜福,所以他也知道他不應該得到他面臨的苦難。他沒有從自己的處境來看上帝是否悅納。結果,他並沒有裝做知道上帝爲何那時賜他財富、這時又沒有如此。

約伯有力反駁了所謂「成功福音(prosperity gespel)」——這種信仰觀宣稱與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都會得到豐富資財。實際上並非如此,約伯就是一個最佳的證人。約伯的例子也反駁了「貧困福音(poverty gospel)」——這種神學宣稱相反的一面,跟神合宜的關係應該要過貧困的生活。信徒應該刻意效法約伯失去一切,這種觀念可能性極低,也根本不是約伯記中所要談的重點,可能連次要的議題都談不上。若環境和服侍神需要,神可能會要我們放棄一切來跟隨他。但是約伯記並沒有建議說,神的本意是要每一個人過貧窮的日子。約伯原有的財富,單純就是上帝的賜福,而他極度的窮困也單純就是一場災難。

約伯在不幸之中能夠持守信仰,是因爲他對財富有正確觀念。因爲他經歷過從神賜下的福份,他也預備好承受不幸,不會對所遇到的事太快下定論。他知道有些事他並不明白,也就是爲何上帝要賜福給他、或者爲何允許我們落入艱困處境。並且,他清楚知道一些事情,就是上帝是信實的、就算有時上帝讓我們經歷極深的痛楚、承受很大的苦難。結果,「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上帝爲愚妄」(伯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