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與工作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約伯記概述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約伯記探討在順境、逆境,與對神的信靠之間的關係。我們相信神是一切美善的源頭嗎?如果我們的生命中失去了美好事物,這代表什麼意思?我們是否就此放棄信靠神、不再相信祂是美善的?或者我們會認爲這是神在懲罰我們?在受苦的時候,我們要如何繼續信靠神?對於未來我們可以盼望什麼?

這些問題在人生的各種領域都會出現。但是這些問題與工作很有關係,因爲我們之所以去工作,一個主要原因是爲了豐裕的生活。工作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要能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餐桌上有食物吃、供應我們和所愛的人需要的好東西。不幸的遭遇威脅我們所享有的一切豐盛,在經濟困窘的時刻,不易持守信仰。約伯記的主要角色從富裕開始,之後經歷一段令人難以想象的悲慘遭遇、頓失維生所需一切資財。整卷書中,在工作、生命經歷光彩奪目的成就和徹底粉碎的挫敗之後,約伯的信仰遭到嚴峻考驗。

我們會探討這卷書對於工作職場的諸多應用。經濟成就是象徵我們的能力、還是上帝的賜福?丟工作了、或是不太順利時,是神要告訴我們、祂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看法嗎?信靠神,要怎麼幫助我們面對挫敗與損失呢?職場的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家庭生活和健康?低潮的時候,信徒可以做些什麼來彼此扶持?如果上帝允許我們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我們要怎麼樣面對我們心裏對祂的不滿(憤怒)?我們要深入探討約伯記中,有關上司與部屬關係的內容,強調彼此的尊重——因爲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真神所造的。最後,我們還會思考一下在約伯記裏,關於女性經濟權這個很有意義的議題。

背景與綱要(約伯記)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約伯記的作者不詳。約伯好像不是以色列人,因爲一開頭說到他來自烏斯地(伯1:1),許多學者認爲此地位於古代以色列東南邊。以西結書曾提到他(結14:14, 20),所以最起碼他應該是以西結之前的人(西元前第六世紀)。不管怎樣,他的故事是跨越時代的。

這卷書囊括多種文體(敘事、詩歌、預言、對話...等),交織、融匯形成一部文學傑作。公認的大綱結構,是在兩段重複的哀歌、對話、啟示之前,有一段前言,之後有一段結語:

約伯記1-2

前言--約伯失去資財​

約伯記3

約伯的第一段哀歌​

約伯記4-27

與三個朋友的對話​

約伯記28

智慧啟示

約伯記29-31

約伯第二段哀歌​

約伯記32-37

與以利戶的對話​

約伯記38-42:6

上帝顯現

約伯記42:7-17

結語 - 約伯重獲資產​

神學與主題(約伯記)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對聖經的讀者來說,約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苦的義人、好人爲何會受苦的問題。約伯對上帝的信心受到極爲嚴厲的考驗,這段故事暗示約伯對上帝的信心動搖了。後面就會看到,約伯的不幸是在工作中開始的。因此這卷書帶來極富價值的洞見,讓我們更明白遵循上帝之道的人,在工作生涯的起起落落之中,要怎樣忠心倚靠神。

 

約伯從神而來的豐富產業(約伯記1:1-12)

回到目錄

這卷書一開頭,提到一位名叫約伯,非常富有的農場、牧場主人。經文說他:「在東方人中就爲至大」(伯1:3)。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些族長一樣,他的財富是以他擁有上千頭牲畜、眾多僕人、眾多家族成員來衡量的。他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伯1:2),也都是他極大的喜樂、重要的資產。在農業社會,子女是家族中最可靠的勞力來源。古代近東世界就跟現代世界很多地方一樣,子女是舒適的退休的最佳盼望,唯一可能的養老計劃。

約伯把他的成功視爲上帝賜福的結果。我們看到上帝對約伯說:「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伯1:10)經文提到一個不尋常的地方,讓我們知道約伯很清楚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賜。他擔心子女可能不小心得罪上帝。雖然約伯爲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伯1:1),但是他擔心他的子女不會像他這麼小心。他們之中會不會有人,在經常舉辦的宴席中喝了太多,一不小心咒詛神、犯了罪呢(伯1:4)?所以,每一次宴會後,爲了防範未然,避免不小心得罪神,「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着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伯1:5)。

上帝深知約伯極爲忠心。祂對撒旦(希伯來文中意指「指控者」[1])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伯1:8)。這個指控者看到可以從中作梗的機會,就說:「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伯1:9)也就是說,是不是因爲上帝讓他這麼富有,約伯纔會如此敬愛上帝?約伯的讚美和「按着他們眾人的數目」所獻的燔祭,是不是要保持富有而和上帝做交易呢?或者套用現代的用語,約伯的忠心,是不是也沒有比對着上帝賜福的自動販賣機投進硬幣,好到哪裏去呢?

我們也應該對自己問同樣的問題。我們和神的關係,主要就是因爲要祂來賜給我們所要的東西而已嗎?還是更糟,只是要祂別來阻礙我們自己所設定的成功人生?在一切順遂的時候,這些可能都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這時我們相信神。我們瞭解祂——至少在理論上——是一切美善的源頭。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認真工作,神的良善和人手所做的工作並行不悖。在一切順遂的時候,我們所行的帶來豐碩的收穫,因此感謝上帝、讚美上帝,這是理所當然的。

In Job, the Hebrew term ha-satan (“the accuser”) seems to be used as a title referring to the function performed by of one of the “heavenly beings” in God’s retinue (Job 1:6), rather than a personal name for the devil. The meaning of this is much debated among scholars. It not our purpose to take a stance in this debate, so we have accepted the term used in all the major translations, namely, “Satan.”

神允許撒但毀去約伯的財富(約伯記1:13-22)

回到目錄

時局艱困的時候,痛苦就來了。如果我們受到冷落、沒有升遷,甚至丟掉工作、長期罹患慢性疾病、失去我們所愛的人時,又會怎樣呢?我們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上帝在順遂的時候祝福,那現在是在懲罰我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是上帝正在懲罰我們,我們應該改變言行舉止,這樣祂纔會停止降罰。但是,如果我們所遭遇的困境並非來自上帝的懲罰,那麼改變我們的言行舉止也不會有什麼用的。有時候,這樣可能正好與上帝想要我們做的事情背道而馳。

假想一個情況:一名教師在學校預算短缺時遭到裁員,她這麼想:「一定是因爲我沒有去宣教,所以上帝才這麼懲罰我。」把她遭受裁員當作一個警訊,她就報名去就讀神學院,還借錢來繳學費。三年後,她畢業了,要開始爲她的宣教事工募款。如果上帝真的是因爲她不去宣教,而用裁員來懲罰她,那麼她已經停止過犯了。情況應該就要變好了。

但是,如果她受到裁員不是上帝要懲罰她呢?如果,上帝根本無意要她去做宣教士呢?在宣教的時候,她也可能失去當一名老師來服事上帝的機會。更糟糕的是,如果她沒能爲宣教事工募到款呢?那麼她不但失去了工作,而且還要揹負好幾萬元的債務。如果她的宣教事功並不順利,那是不是就要說上帝離棄了她呢?她會不會失去對上帝信仰、甚至痛恨上帝?如果她果真如此改變,那她絕不是第一例。或許這都是因爲她誤把她遭到資遣,當做是上帝要懲罰她了。遭遇不幸是否是因爲上帝不高興,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

指控者——撒但,想要設一個網羅陷害約伯。撒但對上帝說,如果祂挪去如此豐富賜給約伯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1:11;2:4)。如果撒但能騙約伯相信他是受了上帝懲罰,約伯就會掉入兩種陷阱之一。他可能錯以爲他所做的冒犯到神了,因而不再遵行以往公義的行爲。或者,更中指控者下懷的是,約伯會因爲自己不應該受罰而怨恨上帝,然後就離棄神。這兩種狀況,都是離棄了神。

但神允許撒但這麼做。我們不知道爲什麼。在那充滿磨難的一天,幾乎約伯所有一切都遭洗劫一空,他所愛的人,包含他的子女,都遭到殘酷的殺害(伯1:13-16)。但是約伯既沒有認爲神要懲罰他,也沒有埋怨上帝的作爲。他反而敬拜神(伯1:20)。在他如此低潮的時刻,約伯稱頌上帝在生命中各種景況的權柄,不管是好的情況、還是壞的情況。「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約伯如此平靜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他很清楚他以前所擁有的一切財富,都是上帝所賜。他並沒有認爲自己配得上帝的恩賜,雖然前面說過他是一個義人(暗示於約伯記1:1, 5, 在約伯記6:24-30中清楚說到...等。)因爲他明白他不配得到自己先前的賜福,所以他也知道他不應該得到他面臨的苦難。他沒有從自己的處境來看上帝是否悅納。結果,他並沒有裝做知道上帝爲何那時賜他財富、這時又沒有如此。

約伯有力反駁了所謂「成功福音(prosperity gespel)」——這種信仰觀宣稱與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都會得到豐富資財。實際上並非如此,約伯就是一個最佳的證人。約伯的例子也反駁了「貧困福音(poverty gospel)」——這種神學宣稱相反的一面,跟神合宜的關係應該要過貧困的生活。信徒應該刻意效法約伯失去一切,這種觀念可能性極低,也根本不是約伯記中所要談的重點,可能連次要的議題都談不上。若環境和服侍神需要,神可能會要我們放棄一切來跟隨他。但是約伯記並沒有建議說,神的本意是要每一個人過貧窮的日子。約伯原有的財富,單純就是上帝的賜福,而他極度的窮困也單純就是一場災難。

約伯在不幸之中能夠持守信仰,是因爲他對財富有正確觀念。因爲他經歷過從神賜下的福份,他也預備好承受不幸,不會對所遇到的事太快下定論。他知道有些事他並不明白,也就是爲何上帝要賜福給他、或者爲何允許我們落入艱困處境。並且,他清楚知道一些事情,就是上帝是信實的、就算有時上帝讓我們經歷極深的痛楚、承受很大的苦難。結果,「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上帝爲愚妄」(伯1:22)。

神允許撒但傷害約伯健康(約伯記2:1-11)

回到目錄

約伯能夠承受這場極殘酷的損失,仍然持守純正、無可指責[2](伯2:3)。但是撒但可不善罷甘休。也許約伯所受的還不夠沉痛。撒但說他現在還願意服事神,也只是因爲他身體還健康(伯2:4)。因此,神允許指控者讓約伯受苦,「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伯2:7)。這個慘況讓約伯的太太非常生氣,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上帝,死了吧!」(伯2:9)。 他太太知道約伯在上帝眼中是無可指責的,但是跟約伯不一樣的,她沒有看到重點是,如果上帝不再賜福,也應當持守信仰、無可指責。約伯的回覆,是聖經中極爲經典的段落:「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伯2:10)

又一處,我們看到約伯將生命中一切處境歸因於上帝。這時,約伯並不知道在他的處境背後,天上發生的事。他並不知道天上發生了什麼事,純粹靠着他的誠正信仰保守而不離棄上帝。我們呢?我們是否明白自己也像約伯一樣,並不瞭解我們的富有與貧困背後屬天的奧祕?我們是否對貧困有所準備,在景況好的時候,就操練忠心、感恩?我們在約伯記1:5中看到,約伯不間斷禱告、獻祭的習慣,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過度講究。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一生之久忠心的操練,使他在極度艱困的環境中,得以持守忠心。相信神可能是一時之間的事。持守純正則是一生的事。

約伯的不幸與工作職場有關,他失去了一切維生所需的。災難擴散到他的家人,最後甚至到了自己。這個模式在我們身上也是一樣。我們的工作是我們自我認同的基本依據,因此職場上的挫折很容易擴散到我們的家庭和個人生命。職場上的成敗會威脅到我們自我認同,甚至是我們的公正誠心。這一切再加上失去收入和安全感之後很實際的壓力,很可能就會嚴重擾亂家庭關係。雖然這些還不致於造成即刻喪命,工作相關的壓力還是可能長期破壞家人之間的關係。最後,我們很可能會陷入生理與心理衰弱的健康問題。我們很可能沒有平安、不得安息,甚至無法睡個好覺(伯3:26)。在這種處境之中,約伯仍然持守誠正。我們很可能會忍不住要由此得出一些道德規範,例如說:「千萬別過度埋首在工作之中,弄到家庭、健康問題一堆。」但是,這和約伯這段沉痛的經歷沒有任何關係。約伯遇到的問題,確實影響了他的家庭、健康,還有他的工作。約伯記所蘊涵的智慧,不是要談怎麼運用智慧減少不幸,而是關於在生命極困難的時刻,要怎樣繼續持守誠正。

The Hebrew word tam, translated as “integrity,” has the same root as tummah, translated in the same verse as “blameless.”

朋友探訪安慰約伯(約伯記2:11-13)

回到目錄

撒但心機用盡,讓約伯吃足了苦頭,但是約伯也得到一些人支持。約伯的三位朋友上場了——三個敏感、敬虔、有同情心的朋友。他們走了很遠的路過來,坐在約伯身旁,一連七個晝夜(伯2:13)。他們都很有智慧,在那七天裏,一句話也沒有說。安慰臨到,是因爲身處不幸之時有朋友一旁陪伴,而不是因爲他們可能說了什麼話使情況變好的。他們無論說什麼,都不能使得情況改善。

約伯第一段哀歌(約伯記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約伯的心中,充滿哀愁。他不想矯揉造作的說自己作錯什麼,也不想離棄、埋怨上帝。但是他很坦白的說出他極大的痛苦、言詞激動。「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伯3:3)「我爲何不出母胎而死? 爲何不出母腹絕氣?」(伯3:11)「或像隱而未現、不到期而落的胎,歸於無有,如同未見光的嬰孩。」(伯3:16)「人的道路既然遮隱,上帝又把他四面圍困,爲何有光賜給他呢?」(伯3:23)特別注意,約伯的哀歌幾乎全部都是在提問。他所受的苦,原因沒有人知道。這實在是信仰裏面最大的奧祕。神爲什麼允許祂所愛的人受苦呢?約伯並不知道爲什麼,他能做的就只有提問。

約伯的朋友指責他犯罪(約伯記4-23)

回到目錄

很可惜,約伯的朋友沒能堅持他的受苦是一個奧祕,開始對可能的原因下論斷。第一個朋友以利法提到,約伯曾是許多人有力的支持(伯4:3-4)。但是接着他卻開始直接了當責怪約伯,說這些苦難都是因他自己的緣故。他說:「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按我所見,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4:7-8)。約伯第二個朋友比勒達所說的也是差不多。「上帝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伯8:20)。第三個朋友瑣法的論調也是差不多。「你手裏若有罪孽,就當遠遠地除掉,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伯11:14-15, 17)。

他們的想法是三段論式的:神只會把災難降在有罪的人身上;你遭遇到一些災難;因此,你一定犯了罪。約伯並不用這種三段論法來看待自己的處境,但是,這卻是許多基督徒常用的邏輯。這是所謂的神賞善罰惡(divine retribution)理論,這種理論說上帝賜福對祂忠心的、懲罰悖逆祂的。這套理論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聖經支持。確實有很多案例,上帝降災懲罰,例如祂在所多瑪所作的(創19:1-29)。我們的經驗也常認同這套理論。大部分情況,我們遵行上帝的話而行,會比不照著作時情況好得多。但是,上帝並不總是如此行事。耶穌就親口說過,災難不一定是因爲上帝降罰(路13:4)。在約伯的情況裏,我們知道這種神賞善罰惡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爲上帝親口說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伯1:8, 2:3)。約伯的朋友犯了嚴重的錯誤,用一個通則套在約伯的狀況裏,其實他們根本不瞭解他們在說什麼。

凡曾認真陪伴過處在苦痛之中朋友的人,都知道不要給什麼答案、只要單單陪伴在一旁,有多麼困難。要默默陪伴一位必需一點一點重整人生、但是卻又不確定結果會怎樣的朋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我們的本能想要研究一下哪裏出錯了、看看解決方法是什麼。然後就想象我們可以幫助朋友,把問題的原因消除,讓一切儘快回到正常。知道事情的原因,至少我們會懂得怎麼避免相同的命運再次發生。我們總是想要給苦難一個理由,哪裏作對了、哪裏做錯了,就是很難接受苦難的源頭實在是一個奧祕。

約伯的朋友就抗拒不了這樣的誘惑。不過,也別以爲我們就不會作一樣的事。出於好意、對我們不瞭解的苦難提供聽起來很敬虔答案的基督徒,到底會帶來多大傷害?「這一切都有美意。」「這都是上帝的計劃。」「神不會降下超過一個人能夠承受的苦難。」我們自以爲知道上帝的計劃,這是多麼自大、傲慢!我們自以爲知道別人苦難的原因,這是多麼愚昧!我們連自己苦難的原因都不知道了!承認「我不知道你爲何會遇到這些事,這些事實在不應發生」,這樣還比較誠懇、對人也比較有幫助。 如果我們都這麼做,並且耐心、合宜的陪伴,我們就成了神憐憫的管道。

約伯的朋友沒能同理約伯的處境,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沒有資格論斷約伯。他們態度堅定,要爲上帝辯護,因而指責約伯。他們的話越來越多,用詞越來越苛刻。他們自以爲若不責備約伯,就必歸罪上帝,因此就硬着心腸對付自己從前的朋友。以利法說約伯:「你的罪孽...沒有窮盡」(伯22:5),然後捏造一些罪孽來指責約伯。「睏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伯22:7)。「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折斷孤兒的膀臂」(伯22:9)。

瑣法最後一段話,談到不義的人無法享受財富,因爲上帝要讓他們從他們的肚裏「還要吐出」他們的財寶(伯20:15),並且「他勞碌得來的要賠還,不得享用;不能照所得的財貨歡樂」(伯20:18)。這是邪惡之人爲非作歹應得的報應:「他欺壓窮人,且又離棄; 強取非自己所蓋的房屋」(伯20:19)。讀者都看得出來,約伯並沒有作這些事。那爲什麼瑣法要罵約伯罵得這麼兇狠呢?在我們的朋友面臨工作與人生挫敗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時候也像瑣法一樣過於心急?

約伯記要我們以約伯的朋友爲借鏡,審視我們自己。我們也是一樣,自以爲知道一切是非對錯的道理,自以爲對上帝的想法瞭若指掌。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在一切時空環境中,上帝一切的作爲。「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139:6)。上帝的心思意念,對我們是奧祕、超乎我們想象。也許,我們對我們的朋友和同事,也犯了冤枉他們的錯。

但是,有時不需要等到朋友來責備我們。和約伯不同的是,我們很多人都會自責。每一個嘗過失敗滋味的人,都會這麼想:「我做了什麼事纔會這樣?」這很正常,沒有什麼錯。有時,就只是因爲懶散、錯誤的資料、或者無法勝任,我們會做錯決定,讓工作失敗。但是,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爲我們的弱點,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無法控制的環境。職場非常複雜,有太多事要我們去注意,有很多不容易分辨的情況,還有很多結果難料的決策。我們要怎麼確定我們一直都遵行上帝的道呢?有誰真的能確定,成敗到底是控制在我們手中、還是超出我們的掌控?不明白我們處境詳情的局外人,要如何判斷我們所作所爲孰是孰非?就算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瞭解也是有限的,我們又怎麼有辦法對我們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朋友指責約伯離棄神(約伯記8-22)

回到目錄

最後,約伯的朋友從質疑約伯做錯了什麼,變成質疑他是不是離棄了神(伯15:4,20:5)。這幾個朋友一直要約伯迴轉歸向神。比勒達對約伯直說:「向全能者懇求」(伯8:5),這樣約伯未來就必「甚發達」(伯8:7),而且充滿「喜笑」與「歡呼」(伯8:21)。以利法要求他,「你若歸向全能者,從你帳棚中遠除不義,就必得建立」(伯22:23)。這些話,一般而言,都是很好的建議。我們常常遠離神,所以需要常常回到祂面前。但是,我們這些讀者都知道,約伯沒有做錯什麼事而招致這些苦難,這些朋友的攻訐只不過讓約伯懷疑起自己來。在他需要朋友相信他、支持他時,這些朋友卻要讓他懷疑自己。如果他們對約伯已有成見,那怎麼可能幫得上他的忙呢?

約伯求告上帝(約伯記5-13)

回到目錄

相反,約伯擁有許多基督徒缺乏的智慧。他知道要將他的情緒轉向神,而不是向自己、或向周遭的人傾吐。他相信恩福——也包括不幸——的源頭是神,因此他直接向源頭抱怨。「我真要對全能者說話;我願與上帝理論...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你爲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伯13:3, 23–24)。他知道他無法理解上帝的心思意念。「他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伯5:9)。他知道他不可能辯得過上帝。「若願意與他爭辯,千中之一也不能回答。他心裏有智慧,且大有能力。誰向上帝剛硬而得亨通呢?」(伯9:3-4)。但是,他知道他的苦悶要發泄出來。「我不禁止我口;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伯7:11)。最好直接向上帝傾吐,因爲在祂沒有難成的;好過對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傾吐,因爲這些人其實都愛莫能助。

約伯的朋友要爲上帝辯護(約伯記22-23)

回到目錄

嚐到挫敗之後,我們知道會受到惡夢的攪擾。我們在無法入眠、自我們折磨的夜裏,不停懷疑自我。用自責來爲上帝說話,好像這樣做比較虔誠。如果我們對自己都會如此懷疑,那我們對朋友又會如何? 但是我們常常不自覺。約伯的朋友讓我們看到事情就是這麼回事。他們熱切的要爲上帝辯護、反對約伯的抗議,所以就更嚴厲地攻擊約伯。這麼多歲月過去,研讀約伯記的基督徒知道,這樣的朋友是撒但的打手,而非上帝的幫手。上帝不需要人爲祂辯護。上帝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撒但最想看到的,就是向上帝證明,約伯服事上帝,只是因爲上帝賜他財富罷了。約伯如果自認做了什麼錯事,但是實際上沒有,那麼這就是讓指控者的攻擊得逞了。

舉個例子來說,以利法最後一段話的重點,就是想說上帝不應該受到任何責備。「人豈能使上帝有益呢?智慧人但能有益於己。」(伯22:2)。「上帝豈不是在高天嗎?」(伯22:12)。「你要認識上帝,就得平安」(伯22:21)。「全能者就必爲你的珍寶,作你的寶銀。你就要以全能者爲喜樂,向上帝仰起臉來。你要禱告他,他就聽你;你也要還你的願。」(伯22:25-27)。

但是,約伯並不是要責怪上帝。他是想要知道上帝要他學習什麼功課。雖然上帝允許這些悲慘的不幸發生在約伯身上,但約伯相信上帝要用這些經歷來讓他的生命變得更好。他說:「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他向我所定的,就必做成;這類的事他還有許多」(伯23:14)。保羅史蒂芬斯(Paul Stevens)和艾爾芬昂(Alvin Ung)指出,在工作中有許多塑造生命的經歷。[3]這個墮落世界的黑暗勢力耗盡我們的元氣,但是上帝定意要使我們的生命如同精金,特別修剪、模塑我們有祂的樣式,這是祂心中爲我們每一個人所特別預備的。想想看,如果我們不只是在教會中,而是在工作中也能找到靈性成長的機會,這會是怎樣的情況。如此,在我們工作遇到挑戰的時候,我們需要智慧、敏銳的屬靈顧問。約伯的朋友,不用心思的拘泥於複誦一些傳統屬靈格言,對約伯當時的處境毫無幫助。

Paul Stevens and Alvin Ung, Taking Your Soul to Work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10).

約伯之怨懟,於工作處境之特殊意義(約伯記24)

回到目錄

如同約伯,我們的磨難常常是從工作中的困難而來。但是,神的子民常常裝備不足、或着根本不想學習,所以也就無法幫助彼此面對職場的挫敗、失落。我們可能會去找牧師、基督徒的朋友,尋求在家務與健康的幫助——這些他們常常可以幫得上忙。但是,我們會向他們求教有關工作的問題嗎?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可能得到多少幫助呢?

例如,你的老闆因爲自己的錯誤遷怒於你,或者在合理的分歧出現時羞辱你,讓你受到不公的待遇。但你不應該對你的客戶、供應商、學生、病人、還有其他你在工作中要服務的人,顯露你的不滿情緒。對你的同事、甚至同事中的朋友抱怨,也會帶來傷害。如果基督教羣體可以受裝備,協助你處理這些狀況,這會是很特別的祝福。但是,不是每一個教會都有完整的裝備,幫助會眾面對工作相關的挑戰。這是不是一個教會應該要改進的地方?

我們看到約伯並不害怕向神抱怨,就算是工作上相關的困難也會向神傾吐。在約伯記24:1-12和22-25節之中一連串的怨言,都是跟工作特別有關。約伯抱怨上帝讓作惡的人從工作、經濟活動中不義的行爲脫身。有人爲私利侵佔公物,竊取他人私人財產(伯24:2)。這些人利用弱勢族羣、沒有權力的,爲自己搶奪過份的利益(伯24:3)。狂妄自大的人在職場上風風光光,但是誠實、謙卑的人,讓人踩在腳下(伯24:4)。窮困的人很難謀生,只好撿拾破爛、甚至偷有錢人的來養活家人(伯24:5-8)。有些人賣力工作,但是賺不到足夠的錢來享受勞力所得。「使人赤身無衣,到處流行,且因飢餓扛擡禾捆,在那些人的圍牆內造油,醡酒,自己還口渴」(伯24:10-11)。

約伯知道一切福份都是從神而來,一切不幸也都是神所允許的,但並非上帝直接所致。所以,我們可以體會到約伯之抱怨刺人的地方:「在多民的城內有人唉哼,受傷的人哀號;上帝卻不理會那惡人的愚妄」(伯24:12)。約伯的朋友指責他離棄神,但是這些證據顯示,是神離棄了這些無辜的人。同時,邪惡的人又好像都過得很得意。「然而上帝用能力保全有勢力的人;那性命難保的人仍然興起。上帝使他們安穩,他們就有所倚靠;上帝的眼目也看顧他們的道路」(伯24:22-23)。不過,約伯堅信邪惡的人終會得到報應。「他們被高舉,不過片時就沒有了;他們降爲卑,被除滅,與眾人一樣,又如穀穗被割」(伯24:24)。但是,到底爲什麼上帝要讓邪惡的人過得亨通呢?

在約伯記裏面沒有答案,人類實在並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經濟貧困是許多基督徒長年、甚至一生都在面對的真實沈痛。我們年輕的時候可能因爲經濟困難,只好放棄教育,結果在職場上無法充分發揮潛能。我們可能受人利用、甚至陷害,導致一生都毀了。我們可能一出生就在爲生存苦苦掙扎、在腐敗政權的壓迫、欺凌下死去。這些還只是一小部分工作相關的例子。我們這一生,還可能以很多很多其它千奇百怪的方式,承受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的、嚴重的、令人心痛、極度不公平的傷害,沒有什麼可以補救的。求主施恩幫助,讓我們在面對他人不幸與苦難時,不要僥倖、得意。有時我們沒有辦法讓情況變好,至少沒有辦法馬上有所改善。這時, 我們有三個選擇:像約伯的朋友一樣,找一些言之有理、上帝爲何允許這一切發生原因的解釋;離棄、不信上帝;或者是持守對上帝的信靠、但是不必一定要有解釋。

智慧啟示(約伯記2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約伯選擇持守對上帝的信仰。他知道上帝的智慧不是他能瞭解的。約伯記28章用挖礦比喻尋找智慧,「在活人之地也無處可尋」(伯28:13),唯有存於神的心思意念之中。「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伯28:23)。這是提醒我們,技術知識和實作技巧還不足以看出有價值工作。在我們執行工作時,還需要神的靈。不是只有在我們習以爲常的「屬靈」相關事務上,我們才需要神的引導。老師想看出學生是如何學習時,領導者想要知道怎麼清楚溝通時,法官想要確認被告的意圖時,分析師需要評估計劃的風險時,都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不論我們工作的目標是什麼,「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 曉得智慧的所在」(伯28:23)。

我們確實無法總是清楚上帝的智慧爲何。「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向空中的飛鳥掩蔽」(伯28:21)。有時是我們根本懶得去想,但是,就算很努力去試,我們還是不一定能在每一個行動與決策中找到神的引導。既然如此,承認自己的無知,要比看重我們的揣測和不可靠的智慧,來得更好。有時候,謙卑是榮耀上帝最好的方式。「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約伯第二段哀歌(約伯記29-4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概述裏有提過,約伯記29至42章是再一次概括第一段哀歌-訓誨-啟示的循環。例如,在約伯記29章裏,約伯回憶以往美好的日子,把我們帶回第一章裏他的田園美好風光。在約伯記30章裏,約伯因爲許多人不支持他而難過,帶我們回到第2章裏他的妻子疏離他的狀況。約伯在30、31章裏的哀歌,是延長他在第3章中的版本。不過,在第二個循環裏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重點。

約伯陷入回憶與自以爲義(約伯記29-30)

回到目錄

約伯第二段哀歌(伯29-42)新的重點是回憶往事和自以爲義。約伯「惟願我的景況如從前的月份,如上帝保守我的日子」(伯29:2)、「那時我在帳棚中,上帝待我有密友之情」(伯29:4)。他回想那時候他的「奶多可洗我的腳;盤石爲我出油成河」(約伯記29:6)。他記得當時在社區裏受人尊敬,按照舊約聖經中的習語:「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伯29:7)。約伯很受年輕人、年長者歡迎(伯29:8),首領與貴族更是對他十分敬重(伯29:10)。他之所以受敬重,是因爲他看顧窮人、孤兒、寡婦、盲人、肢障、有需要的、寄居的、還有病重的(伯29:12-16)。他勝過不義之人(伯29:17)。

約伯回首過往,更加深了失落感,原來他在工作中、人羣裏所獲得的敬重,如此膚淺。「鬆開他們的繩索苦待我,在我面前脫去轡頭」(伯30:11)。「現在這些人以我爲歌曲,以我爲笑談」(伯30:9)。有些人因爲退休、生涯阻力、財務損失、或各種常見的挫敗,體驗到類似的失落感。我們會開始懷疑我們的身分、懷疑我們的價值。在我們不順利的時候,他人對待我們會有所不同,其實坦白講,甚至可能乾脆離我們遠遠的。(至少約伯的朋友還過來看他。)以前的朋友如果不得不待在我們身邊,講話會特別小心、壓低聲音,好像不希望別人發現他們跟我們在一起。也許,他們以爲失敗是會傳染的,或是讓人看到跟失敗的人爲伍,也會被當成失敗的人。約伯如此哀嘆:「他們厭惡我,躲在旁邊站着」(伯30:10)。

這意思並不是說一般人、或職場上的友誼都這麼膚淺。確實,有些人跟我們做朋友,是因爲我們對他們有用,在我們沒有用處時,就會離開我們。我們本來以爲是真誠友誼的,如果失去了,真的會很心痛。

和約伯第一段的哀歌(伯3)不同,他在這一段中多處提到自己是個好人、作了很多好事。「我以公義爲衣服,以公平爲外袍和冠冕」(伯29:14)。「我爲窮乏人的父」(伯29:16)。約伯炫耀他在性方面完全純潔(伯31:1, 9-10)。我們早就知道,約伯沒有因任何過犯受罰過。自我肯定沒有什麼錯,但是自以爲義就既無必要、也不受歡迎。不幸並不總是激發我們內在最美好的特質出來。但是,上帝仍然是信實的,雖然約伯在那時無法感覺到。他後來說明了原因:「因上帝降的災禍使我恐懼」(伯31:23)。

約伯運用在職場上的道德原則(約伯記31)

回到目錄

在約伯第二段哀歌的中間(伯29-42),開始談到道德行爲很重要的論述,和耶穌的「登山寶訓」有些關連(太5-7)。雖然約伯是以實際行爲表現的方式來談,但是他也提供了在我們工作生涯許多領域運用的原則:

  1. 避免虛謊與詭詐(伯31:5)
  2. 不要只管目的、不擇手段,他是說不要讓心(原則)受眼目(權宜之計)誘惑而偏離正道(伯31:7)
  3. 慷慨大方、樂善好施(伯31:16-23)
  4. 在富裕順遂的時候,不要洋洋得意(伯31:24-28)
  5. 別把自己成功建築在他人的失敗之上(伯31:29)
  6. 坦承你所犯的過錯(伯31:33)
  7. 不要不付任何代價收受物品,要爲你消費的資源付出合宜的代價(伯31:38-40)

這一段經文中特別有趣的地方是他如何對待員工:

我的僕婢與我爭辯的時候,我若藐視不聽他們的情節;上帝興起,我怎樣行呢?他察問,我怎樣回答呢?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嗎?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嗎? (伯31:13-15)。

屬神的僱主會尊重僱員。這一點特別可以從約伯認真看待他僕人的抱怨可知;特別是他如何處理那些直接針對他待人處事的抱怨,更讓我們瞭解他的爲人。約伯明智的指出,有權柄的人將來都要在上帝面前,爲他是怎麼對待他的下屬而受審。「上帝興起,我怎樣行呢?他察問,我怎樣回答呢?」 (伯31:14)。上帝會向這些屬下,詢問他們的僱主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僱主如果夠聰明,就會在還可能有機會補救的時候,問問屬下一樣的問題。真心、謙卑追隨上帝的人,特徵就是對自己犯錯可能抱持開放態度,這一點最明顯表現在他們願意迴應各種合情合理的怨言。人需要智慧,纔看得出哪些抱怨值得加以注意。但這樣做最主要目的是要營造一個環境,讓部屬知道上司樂意接受考慮詳盡、合情合理的訴求。雖然約伯談到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僕人,他的原則適用於管理上各種情況:長官與士兵、僱主與僱員、父母與子女(撫養子女也是一份工作)、領導者與跟隨者。

我們的時代,看到許多爲各方面的平等而奮戰的例子:種族、宗教、國籍、性別、階級、還有很多其它類型的。約伯記在幾千年前就在爲這些奮戰了。而且他所奮戰的還不只這些與人口統計相關類型的平等問題。在他的家族之中,他認爲每一個人都有相等的尊嚴。如果能因爲都是上帝所造的,而用同樣的尊嚴、敬重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我們各別特有的個人情感、付出了什麼,那麼我們就跟約伯一樣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基督徒主管不能在職場中設定高標準。但是,這要求任何職場關係都以尊重爲特徵,特別是管理階層更要如此行。

與以利戶的對話(約伯記32-37)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這時候,一個名叫以利戶的年輕旁觀者加入討論。他所說的,和約伯與朋友在第4到27章所談過的,都有相關。按照以利戶的看法,他要說一些約伯的朋友沒有談到的,富有智慧、新的內容。他說:「有知識全備的與你同在」(伯36:4)。以利戶接着說到這些朋友沒有能力駁倒約伯(伯32:8, 18)。要記得約伯的朋友越是自信滿滿的對約伯說三道四,他們就越是會說錯話。以利戶這麼自大,我們也不要期待他所說的能有多少智慧。大多數地方,他只是重複論點、然後簡化一下罷了。他的論點跟這些朋友的大同小異,一開始想說服約伯一定作了什麼事、纔有這些報應。後來,督促約伯悔改,才能再度從上帝領受恩福(伯36:10-11)。他提到一個新的工作相關原則:收受賄絡是不對的(約伯記36:18)。這個原則是對的,在聖經其它地方也有更深入探討。但是,用來指控約伯就不對了。

上帝顯現(約伯記38-42:9)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這卷書第一個循環中,約伯朋友的言談停了下來,上帝的智慧啟示顯明。在第二個循環中新的部分,是上帝親自顯現,中斷了以利戶的言論(伯38:1)。終於,上帝滿足約伯的願望,與他面對面相遇。讀者等了很久,要看約伯是不是會當面咒詛上帝。約伯閉嘴了,但是,更加明白上帝的智慧是如何遠遠超過人類所知。

誰能明白上帝的智慧?(伯38:4-42:6)

回到目錄

上帝一開頭問約伯的第一個問題,就定下了他們之間、後面單方面對話的基本語調:「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裏呢? 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伯38:4)。 透過聖經中一些最爲壯麗、偉大的創世敘事話語,上帝顯明祂是受造奇蹟的獨一源頭。這一點和工作有很緊密的關係。我們的工作反映我們乃是按照上帝——這位至大的創造主——的形象而造。但是現在,上帝就住在只有祂才能創造的受造之中。「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那時,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眾子也都歡呼。」(伯38:6-7)。「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伯38:8)。「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藉你的智慧嗎?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嗎?」(伯39:26-27)。

在上帝統治整個自然界的權柄之中,令人好奇地嵌入了有關人類境況的深刻洞見。上帝問約伯:「誰將智慧放在懷中?誰將聰明賜於心內?」(伯38:36)。這個答案,當然就是神。我們一方面尋索想要明白,同時另一方面又發現我們智慧的極限。神放在我們裏面的智慧,讓我們會很想要尋求明白關於苦難的奧祕。但是,我們的智慧單單從神而來,所以我們根本不能憑俟自己的聰明勝過上帝的智慧。實際上,神只將一小部分祂的智慧放在我們裏面,所以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完全瞭解祂的心思意念。就像我們前面提過的,對我們的生命來說,對着上帝發出怨言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寄望祂這麼回答你:「好!我知道這是我的錯」,那你就極其愚昧。

更進一步追究神與人之間這種遙遠的差距,上帝對約伯提出一個極困難的挑戰:「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與上帝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 (伯40:2)。 約伯之前的態度,「我不知道」,常常是最聰明的答案,祂謙卑的迴應,我們並不意外:「我是卑賤的!我用甚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 (伯40:4)。

很多註釋家認爲上帝讓約伯看到他的處境之上一幅更廣闊的景象。就好ˊ像站得離一幅畫太近的人,無法欣賞藝術家的傑作,約伯需要後退幾步,才能更清楚地看見上帝更廣闊的心意——儘管他仍然不能完全理解。

上帝繼續直截了當地抨擊那些指責上帝沒有做好監管受造世界責任的人。上帝否認約伯所說自以爲義的一番說詞。「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爲義嗎?」(伯40:8)約伯想要否認這些指責的企圖,讓我們好似聽到當年上帝問是否吃了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時,亞當的反應:「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3:12)。

如果我們能從約伯記、詩篇、哈巴谷書之中,明白應該怎麼在艱困的時刻親近神,那麼將我們的怨言帶到上帝面前就是合宜的。但是,因爲我們自己的過錯而歸咎於上帝,卻是極其狂妄自大的(伯40:11-12)。上帝不認同約伯這麼作。但是,上帝並沒有責備約伯對祂說出怨言。約伯對上帝的指控毫無道理,但是,卻仍然得到上帝的赦免。

約伯一直說要與上帝面對面談談,現在他有了機會。神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解釋是否該受這些苦。約伯這才明白,錯的是他想要知道這個答案,而不是神無法提出證明。「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 也許是他因爲神親自降臨、嚇得說不出話來,也不需要什麼答案了。

如果我們想要找到約伯苦難的理由,我們也一樣找不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約伯所受的苦,讓他得以對上帝的美善有更深的認識。「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伯42:2)。約伯與上帝的關係更加緊密,結果,他也變得更有智慧了。他比以前更清楚,他之前的財富,並不是因爲自己的勢力、才能。但是前後兩者的差別只是程度深淺而已。這樣的成長、改進,值得用這麼沈重的損失來換得嗎?我們對這個問題,從約伯、從上帝,都沒有得到答案。

上帝譴責約伯的朋友(約伯記42:7-9)

回到目錄

上帝向這三個朋友發怒——他們以錯誤、狂妄、自大的評論,帶給約伯許多的痛苦折磨。結尾是一個令人滿意、又有點可笑的反轉——上帝宣佈,如果約伯爲他們禱告,那麼上帝就不因他們狂妄的言談降罰給他們三人(伯42:7-8)。這幾位犯了錯、逼着約伯悔改的人,現在必須仰賴約伯接受他們的悔改,還要仰賴上帝成全約伯爲他們的懇求。約伯爲他們禱告,讓我們想起在第一章裏,約伯爲守望他的子女而禱告。約伯是一個禱告的人,無論得時不得時。

也算是從挫敗中回覆的一部分過程,我們應該要好好爲那些在我們難過時,折磨、懷疑我們的人禱告。後來耶穌要我們爲我們的敵人禱告(太5:44,路6:27-36)。在這兩個情境中,這樣的教導之意義都不只是跟健康有關而已。如果能爲那些迫害我們的人禱告,我們就能超越人生短暫的景況,開始欣賞神的眼光所見的遠景。

結語—約伯的財富回覆(約伯記42:7-17)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約伯記最後的部份,是一段像一般故事書一樣的結局,約伯的財富全都回復了。很多,但是並非全部。他得到他之前兩倍的財富(伯42:10),還加上新的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伯42:13)。但是他之前生的子女永遠不會再回來了,這個交換是划不來的。因此,就算我們看到約伯之後的生活賜福「比先前更多」(伯42:12),我們知道他心中其實揉雜着許多酸甜苦辣。我們明瞭,但是約伯並不明瞭,因着神兒子的復活,唯有在基督再臨、祂的國度成就的時候,神最終的救贖纔會來到。

約伯給他三個女兒留下遺產(約伯記42:13-15)

約伯大難過後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他留給他的女兒遺產,和他的兒子一樣(伯42:15)。在古代近東地區,沒有人留遺產給女兒的。甚至一直到現在這個時代,歐洲許多地方,這都還不太爲人所接受。是什麼讓約伯做了這件沒人這麼做的事?是否他對死去女兒的哀慟,讓他下決心要爲活着的女兒做任何事?他的悲痛,是否正是驅使他考慮跨越社會習俗反對女性平權的阻礙?是不是他受苦的經過,讓他對他人所受的苦,抱持開放的心?或者他之前吵着要見上帝、還他一個公道,現在見着了,對神愛所有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並不清楚原因,但是我們都看到了結果。即使我們的生命什麼也沒有留下,但苦難的結果也可能帶給他人自由。

全書尾聲(約伯記42:7-17)

我們提供對約伯記全書的心得和疑惑,而不是標準正確的答案。約伯無論處豐盛、處貧困,都信靠上帝。這當然是我們的榜樣。但是,他的朋友令人不悅的審斷,提醒我們不要將任何榜樣太硬性的套用到我們的生命之中。

上帝對約伯是信實的。這纔是我們最終的盼望和安慰。但是我們不能預期在我們的生命中,上帝要用什麼樣方式表現祂的信實,直到在新天新地祂的應許完全成就。單從我們能得到的片面證據、能掌握的細微智慧和狹隘視野而去論斷人是很愚蠢的,就算是論斷自己也是一樣。對於我們生命處境最艱ˋ難的問題,最有智慧的答案,常常都是:「我不知道。」

約伯記關鍵經文及主題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經文

主題

約伯記1:9-10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

如果對上帝忠心取決於祂所要賜給我們的財富,那麼我們順遂的時候信仰是膚淺的、逆境的時候則充滿疑惑。

約伯記1:20-21  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對我們工作中的失敗最適合的迴應,是明白上帝掌管我們生命中一切所有,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約伯記28:28  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

在上帝眼中有意義的成功,要從對上帝合宜的敬畏開始。

約伯記31:13-15 「我的僕婢與我爭辯的時候,我若藐視不聽他們的情節;上帝興起,我怎樣行呢?他察問,我怎樣回答呢?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嗎?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嗎?」

公平對待員工,因爲他們也是上帝按着祂的形象所造,這樣子才能建立彼此尊重的關係。

約伯記38:36  誰將智慧放在懷中?誰將聰明賜於心內?

上帝是我們一切才能的創造主、守望者。無法看出上帝在我們生涯成就中扮演的角色,將會縮小我們的視野、讓我們陷入屬靈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