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運行的羣體(羅馬書12)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羅馬書第12章特別着重救恩在社會、羣體的層面。保羅不是寫信給一個人而已,而是寫給羅馬城裏全體基督徒——他一直都很注重他們生活的每個層面,特別是跟工作相關的部分。像我們剛在羅馬書第1到3章看過的,在基督裏的救恩,包含了合一、公義、正義、信心和信實等方面。上述每一個方面都跟羣體有關係:與他人合一、在百姓中的正義、對他人信實。

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將救恩集體的層面帶入個體的生命,意味着我們要將心思意念從自利轉向爲羣體服務: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爲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憑着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羅12:2-3)

我們先從這段經文的後半段說起,保羅在這裏把集體的層面說得更清楚:「我...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也就是說,人不要總是光顧着自己,要多關心別人、關心羣體。第12章後面,保羅特別加上下面這些話:「愛弟兄,要彼此親熱」(羅12:10),「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12:13),「眾人以爲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羅12:17),「與眾人和睦」(羅12:18)。

幫助他人獲得成功

唐.孚洛(Don Flow),弗洛汽車公司(Flow Automotive)創設人及執行長

基督徒領袖活潑的愛,是以耶穌的一生爲榜樣——祂來是要服侍人,不是讓人服侍。裝備他人,是領袖運用權力的合適方式,因爲這正是運用權力的目的——幫助他人更好地爲羣體服務。這樣運用權力,是對神深厚之愛的迴應,也是對所有人不同恩賜的欣賞和感激。這不是凌駕眾人之上的權力,而是爲眾人服事的權力。這樣運用權力,是釋放其他人的恩賜。這表示基督徒領袖必須很瞭解自己的同工,知道他們的恩賜,幫助每一個人明白他們的天賦對整個組織有多重要。基督徒領袖需要發掘組織中每個人的重要性,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對基督徒來說,沒有不重要的人(Schaeffer),也沒有ˊ平凡的工作(Lewis)。

來源:2008年,在西雅圖,KIROS中的談話。

這一段經文的前半段提醒我們,沒有神的恩典,我們無法爲他人着想。就像保羅在第1章裏提到的,上帝任憑人類「存邪僻的心」(羅1:28),「思念變爲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1:21),結果就是人與人之間做盡種種惡事(羅1:22–32)。救恩就是要將人從這樣的捆綁中解救出來:「叫你們察驗何爲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唯有我們的心思意念從以自己爲中心,變成以他人爲中心,效法基督,爲他人獻上自己,我們才能將合一、正義、信實,置於自私自利之上。

有了更新的心思意念,我們的目標從自覺公義的以自我爲中心,轉變成爲幫助他人帶來新生命。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是一名餐廳裏排值班的,是將來經理的人選。如果你的心思意念沒有更新,那你主要的目的就是擊敗其他人選。對你來說做一些對你有利的動作並不是很難,比如:讓別的候選人看不到供應商問題的資訊、故意不處理在人當班時纔會暴露的衛生問題、在員工之中散步引起紛爭的流言,或者不配合改進客服相關事務。這樣做不只傷害了其他候選人,也傷害了他們的值班員工、整個餐廳和客戶。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你的心思意念轉變、更新了,先關注別人,那麼你會先幫助其他人表現得更好——不只是爲了他們,也是爲了這家餐廳、還有所有員工、客戶的利益。

爲了羣體犧牲自我(羅馬書12: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無庸贅言,將他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之前,必需捨己。「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保羅用身體(Bodies)和活的(living)這兩個字,強調我們在世上每日生活、工作所需的實際行動。信徒在工作中,以時間、才能、力量,來造就其他人、造就神一切的創造,因此成爲活祭。

在還存留在世上的每分每秒中,我們就可以向神獻上活祭:原諒在工作場合違逆我們的人時,我們向神獻上了活祭;冒險幫助調解同事之中的糾紛時,我們也是獻上活祭;不再爲了自己舒適、享受而採用無法永續的方式使用地球資源時,我們就是獻上了活祭;支持家人的需要,超過找一份對自己來說更好的工作,而願意做一份差強人意的工作時,我們就是獻上了活祭;放棄一份優渥的職位,因此可以使配偶在另一個城市得到一分夢寐以求的工作時,我們就是獻上了活祭;作爲上司,在屬下工作犯錯時,我們承擔責備,那麼,我們就是在獻上活祭。

自願選擇投入羣體(羅馬書12: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心思意念的轉變,「叫你們察驗何爲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就像我們自己得救的經過,我們也將他人帶入我們抉擇的過程。保羅用的「察驗(discern)」這個字,希臘文(domimazein)字面的意思是「測試(test)」、「證實(approve)」。在我們更有把握察驗神的心意是什麼之前,我們的抉擇需要透過其他信徒幫忙測試、證實。保羅提醒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12:3),正是用在我們做抉擇的時候。別自以爲多有智慧、道德崇高、知識淵博、或者具備其它什麼可以憑一己之力察驗神旨意的才能。「不要自以爲聰明」(羅12:16)。只有和信仰羣體的其他成員交通,透過羣體中各樣的恩賜和智慧(羅12:4-8)、彼此同心(羅12:16),我們才能發展、測試、證實什麼抉擇是可靠的。

我們可以討論真正的問題嗎?

阿爾.艾利斯曼(Al Erisman)講述

在尼泊爾的時候,我受邀對一羣基督徒談倫理學。有個人問說,要怎麼處理賄賂這種麻煩的狀況。我問這羣基督徒有沒有聚在一起,爲這樣的事祈求智慧過。提出問題的人說沒有,他們覺得很丟臉,聚在一起時不會談這種事。

我對他們說,我可以列出一些聖經中的原則給他們參考,但是,我想提出的特別建議,是要成立一個小團體,坦承面對,專門處理這個麻煩。我是一個局外人,沒有真的身在當地文化與經濟處境之中。他們需要好好討論所面對的真正挑戰,而不是隻是一些答案簡單的安全議題。[1]

這要比我們可能願意坦白的,還要困難許多。我們可能聚在一起,接受一些道德倫理教導,但是,我們是否在要決定怎麼做才合乎道德時,確實與彼此深談?通常決定都是由負責的人聽取少數人意見之後,慎重考慮做出的。我們習慣這麼做,因爲道德議題常令人覺得不舒服,或者是像羅納德海飛茲(Ronald Heifetz)說的:「常常引起激烈爭議」。大家都不喜歡有爭議的話題,因爲「大多數人喜歡維持原狀,避開難題。」[2] 而且,我們會覺得羣體決定會威脅我們所擁有的權力。但是,自己做決定常常被預先的偏見左右,換句話說,就是「效法這個世界」(羅12:2)。這種心態,在工作環境中導致一些問題。要是我們不是在信仰羣體中工作,而是在屬世的公司、政府機關、學術機構、或者其它情境下需要做出決策呢我們會和同事一起評估我們的工作,但是他們很可能並不熟悉神的心意。我們可以和我們教會的小組或其他成員一起評估我們的行爲,但是他們可能也不太清楚我們的工作。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要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但是,最好是能夠在我們的工作場合中,找一些有相同信仰的人,組一個小組,或者是由在類似的處境中工作的信徒組成,和他們一起反思我們的行爲。如果我們想要評估我們作程式設計師、消防隊員、公職人員,或者學校老師等等的時候,到底是否活出了合一、正義、公義,除了和其他基督徒程式設計師、消防隊員、公職人員,和學校老師一起評估,還有什麼人會更合適呢?(相關主題內容,請參閱www.theologyofwork.org中,受裝備的教會系列文章中的「裝備教會鼓勵眾人承擔責任 」一文。(譯者注:只有英文)) 

Al Erisman, as told to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 Boston on January 29, 2014.

Martin Linsky and Ronald A. Heifetz, Leadership on the Line: Staying Alive Through the Dangers of Leading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02), 114.

彼此同工一起工作(羅馬書12:4-8)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行出新生的樣式有個很重要的實際應用,就是明白我們是多麼需要依靠彼此的工作。「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爲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12:4-5)。這種相互依賴並非軟弱,而是神所賜的禮物。我們讓神拯救之後,彼此之間更成爲一體。

保羅將這一點,用在我們每個人擔任特別角色所做的工作上。他說:「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羅12:6a),他還舉了一些例子,其實也都是一些工作:預言(prophecy)、執事(ministry)、教導(teaching)、勸化(exhortation)、施捨(generosity)、治理(leadership),還有憐憫人的(compassion)。這些都是「我們所得的恩賜」(羅馬書12:6a),幫助我們爲了羣體的益處而合作。

不要只是一個人埋頭苦幹

雪倫.瓦特金斯(Sherron Watkins),因爲揭發安隆案醜聞(Enron scandal),獲選爲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回顧所學到關於選擇立場的事時,她說: 「現在回想起來,我會希望當時我某些的同事能和我一起去找Ken Lay。公司內部的律師喬丹.閔茲(Jordan Mintz)很關切這件事。我那時不知道他已經把這些東西交給另外一家事務所了,而他們說其中問題很大。我也不知道文斯.卡閔斯基(Vince Kaminski)抗議過這些事。如果我那時可以和文斯、喬丹並肩作戰,結果應該會很不一樣...如果有人在我當時那個不幸的職位,我會告訴他:不要一個人埋頭苦幹。我應該多找一些人一齊努力,因爲,這樣公司就不會因爲我只是一個人,而將我解僱。」[1] Ethix雜誌訪談紀錄,2007年6月

保羅在教會這個特別的羣體背景下,發展了這樣的見解。他們顯得極爲恰當,因爲整封書信圍繞着解決教會的問題: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之間的衝突。但是這並不是專屬「教會的」。所有的討論都可以運用在教會之外的工作。預言(prophecy)--「宣講分別爲聖的信息」、「讓隱藏的事顯明出來」[2],是在暗澹的光景運用神話語。每一個工作場合都迫切需要預言的能力。執事(ministry)--同義詞是「監督(administration)」,指的是安排工作,使組織可以爲所預設要服事的客戶、國民、學生,提供服務的能力。它的另一個同義詞是「管理(management)」。教導(teaching)、勸化(exhortation)、激勵(encouragement),還有治理(leadership),很明顯也都可以像應用在教會一樣運用在屬世情境中。施捨(generosity)也是一樣,我們願意付出時間、才幹、耐性、專業,協助他人工作,就是各式各樣的施捨。

憐憫(compassion)在工作中大大受到忽視。儘管在競爭的工作環境中,我們會覺得憐憫是一種阻礙因素,但實際上憐憫對於完成工作至關重要。工作的價值不單是指我們投入其中的時間、心力,還來自於我們對產品和服務如何服務他人的關切——換句話說,就是同理心、就是憐憫。不關切自己裝配的零件是否正確的“自動化工人(autoworkers)”,對公司、客戶、同事沒有用處,很快就會列入解僱人員名單之中。或者,一個自我中心的公司,毫不關心自己的員工是否在意客戶的體驗,那麼客戶將會很快選擇別的牌子。不過這也有例外,比如故意利用顧客弱點獲益的產品、服務——像是成癮藥物、色情媒體,還有利用人害怕自我形象不佳而推出的產品。像這樣子營利的方式,可能不太需要對顧客有什麼憐憫、同情。這些領域確實會透過傷害顧客來牟利;基督徒應該避免在這一類不以憐憫作爲成功要素的職場工作。合法的職業,通過滿足人們真正需要而掙錢,而不是利用他們的弱點。

透過這些恩賜,神賜生命的大能在具體的行動和作事的方法中,讓人經歷。換句話說,神豐富人生命的大能,是從跟隨耶穌的人具體行動而來的。神的恩典引導神的子民爲他人的益處而行動。

Al Erisman, “Sherron Watkins: Did We Learn the Lessons From Enron?” (conversation with Sherron Watkins), Ethix 53, May/June 2007, http://ethix.org/2007/06/01/did-we-learn-the-lessons-from-enron.

Gerhard Kittel, Gerhard Friedrich,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ed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5), 960.

指引道德省察的特別行爲原則(羅馬書12:9-11)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保羅特別提到一些原則,幫助我們真誠愛人、關切萬有,那就是「不可虛假」(羅12:9)。羅馬書12:9-13之後的部分,詳細列舉何謂真誠愛人,像是恭敬、患難中忍耐、禱告要恆切、幫補缺乏的、熱情款待所有人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羅馬書12:16-18,這裏保羅鼓勵羅馬信徒要「彼此同心。」他特別強調,這意味着與羣體中卑微的人相交、不要以惡報惡、盡力與眾人和睦相處。

如果真心愛人,那麼我們會真的關心跟我們一起工作的人。 按照工作的定義,我們至少有一個最後目標。但是我們不能把一起共事的人當成達成最後目標的工具。每一個人都有本身固有的價值,值得基督爲每一個人而死。我們需要真誠的愛每一個人,把他們視爲基督爲之死、爲之復活,要帶給他們新生命的人。

們肯定一起工作的人,尊稱他的名字、尊重他的家人、文化、語言、抱負,還有所做的工作,而不在意他的地位,以此顯明真誠的愛。我們耐心對待犯錯的下屬,學習吃力的學生,不讓人滿意的同事,以此顯明真誠的愛。我們熱情接待新到任員工、晚到的訪客、失措的病人、困住的旅客,還有剛升任的上司,以此展現真誠的愛。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有些人對我們做些或大或小的惡事。但是,我們不能以惡報惡尋求報復,也不該受盡折磨、失望到底,而是要「以善勝惡」(羅12:21)。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做到,唯有依靠在基督裏的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