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派聯邦到君主王朝:撒母耳記上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撒母耳記上,記載的是以色列從不成熟的支派聯邦,轉變爲中央政府統治的君主王朝。這個故事起自先知撒母耳的出生、領受呼召,接着是興起國王,然後是掃羅與大衛的統治。這個故事談到國家的形成、權力與敬拜的中央集權、還有全新政治、軍事、社會秩序的奠立。

撒母耳領受呼召 (撒母耳記上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士師記結束和撒母耳記開頭,我們知道以色列無人帶領、遠離上帝。國內最類似全國領導人的,就是祭司以利——他和他的兒子掌管着示羅的祭壇。以色列人的政治、軍事、經濟昌盛與否,有賴於祭司是否信靠上帝。百姓將貢禮、祭品帶來獻給祭壇的上帝,但是,祭司卻取笑這些人在上帝面前的作爲。「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因爲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撒上2:12, 17)。他們不配擔當人民的領導者,並不是打從心裏尊崇神。前來敬拜的人發現,本應帶領人進入敬拜體驗的人,反而偷他們東西。

父權子繼的風險

一個選擇君主制的國家,總會有些不祥的預兆。我們發現最早的徵候,就是父權子繼的潛在危機,理由有二。首先,既使是表現極爲優異之領導人,其子嗣並不必然稱職、敬虔。再者,生爲權貴,極易腐化,若非變得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就是專斷擅權、蠻橫霸道——就像以利的兩個兒子。以利視其工作爲從神而來的神聖職分(撒上2:25),但是他的兒子卻當成個人財產(撒上2:14)。在這樣有點類似家族企業的情境下成長,他們從小就等着繼承父親的特權。因着這份「家族企業」洽是上帝的祭壇,這個家庭擁有超越一般人的神聖權柄,就使得這兩個兒子變本加厲、懈怠瀆職。

今日世上的家族企業、政權朝代,與以利的處境極爲相似。一個企業、政體的創建者,可能爲世界帶來福祉,但是,如果其繼承人視之爲個人利益的工具,那麼,原本他們應當服務的對象,就會反受其害了。創始人和繼承人都能堅持美好初衷時,所有人就得以同蒙其利。世界會漸入佳境,企業與羣體會越形繁盛,這個家庭也當領受豐富供應。但是,若是原始初衷遭受漠視、甚至進一步墮落、敗壞,則企業、羣體受害,組織和家族必定岌岌可危。

各種政府、教會、企業、組織的慘痛歷史提醒我們,那些把接收權力當做權利的,常常不認爲他們有必要發展優秀領導人所應具備的技能、自律和態度。這種情況讓傳道書中的傳道者深感困惑。「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爲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傳2:18-19)。 他所見的真實,如今仍然成立。財富與權勢,真的經常不過三代,而且,還會經常陷家族於不和、害個人於不幸。[2]這當然不是說繼承權利與財富只會導致悲慘結果,而是強調父死子繼政策,對治理而言,風險極高。能夠通過父權子繼考驗的家族、組織、政府,多能發展許多方法,降低繼承涉及的風險。有許多顧問公司、組織,專門幫助家族、企業處理繼承問題。

上帝呼召撒母耳繼承以利

如果那兩個無賴兒子不適任,那誰來繼以利之後擔任祭司?撒母耳記上 3:1-4:1 和 7:3,17顯明上帝計劃要興起年少撒母耳繼承以利。在聖經中記載,撒母耳是少數聽到神的呼召之人,但是,讀者需要特別注意,這個呼召並不是一種工作或事奉。(撒母耳從兩、三歲起就在主耶和華的殿中服事,選擇這項職務是他母親的決定。參看撒母耳記上1:20-28 和 2:18-21。)無論如何,神仍舊呼召撒母耳完成一項任務,就是告訴以利上帝決定要處罰他和他的兒子,很快就要卸除他們上帝祭司的職分。完成這件吩咐之後,撒母耳繼續在以利之下服事,直到確認他是貨真價實的先知(撒母耳記上4:1),並且在以利死後繼任祭司(撒母耳記上4:18)。撒母耳擔任上帝子民的領導人,並非出於個人侍奉的野心、權力慾望,而是出於上帝賜給他的異象(撒上3:10-14),還有領導百姓履行此異象所需的恩賜和技能(撒上3:19-4:1)。請參閱工作神學主題文章《呼召概觀》(譯者註:只有英文),有更多與工作呼召相關課題。

Missy Sullivan, “Lost Inheritance” in Wall Street Journal Money, March 8, 2012, accessed at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127887324662404578334663271139552, May 21, 2014.

把上帝當作幸運符的風險(撒母耳記上4)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我們並不清楚,究竟是糟糕的領導者以利導致了糟糕的百姓,還是這樣的百姓造成這樣的領導人,但是第4到6章刻畫了這羣治理不善的百姓所遭遇的災難。以色列人幾百年來忙於對抗鄰近的非利士人。非利士人又興兵來犯,大敗以色列人,造成四千人傷亡(撒上4:1-3)。以色列人看得出,這次潰敗是神不喜悅的徵兆。但是,他們不去檢討自己錯在哪裏,沒有悔改、來到主的面前尋求引導,卻想操控上帝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他們把上帝的約櫃擡出來跟非力士人對戰,以爲約櫃會讓他們所向無敵。以利的兒子以權威的方式領導了這個計劃。不料,非力士人竟屠殺了以色列人三萬名士兵,搶走了約櫃,宰掉以利的兩個兒子,導致以利身亡(撒上4:4-19)。

以利的兒子身爲軍隊統帥,錯以爲他們既有上帝子民的名份,又持有上帝臨在的象徵,當然可以行使上帝的權能。這些帶頭的,也許以爲帶着約櫃到處跑,就可以掌控上帝的權能。或者,他們也可能自欺欺人,以爲既然身爲上帝的子民,他們想要什麼,上帝就會爲他們做什麼。無論如何,最後他們才明白,上帝臨在並非施行上帝全能的萬全之策,而是要邀請他們領受上帝的引導。最可笑的是,約櫃裏頭裝着上帝引導最重要的兩塊石板,十條誡命(申10:5),但是以利的兒子在攻打非利士人之前,一點也沒有想到要從上帝那裏尋求什麼指引。

在我們的工作中,是不是常常也可能落入一樣的惡習?當我們工作碰到困難與挑戰時,我們是在禱告中極力尋求上帝的指引,還是隻想要求上帝快點照着我們想要的去做?我們是認真考慮聖經光照下所示的行動方針,還是隻是把它好好的放在我們的書桌上?我們是要認真檢查自己的動機,用開放的態度評估自己的行爲,願意按照神的帶領來改變,還是把十字架當作裝飾物掛在胸前?如果工作有點令人不滿,或者生涯並未依照我們所想的而行,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把上帝當做一個幸運符、一隻吉祥物,而不是把祂奉爲我們工作的主?

信實工作帶出的機運 (撒母耳記上5-7)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拿到約櫃之後,非利士人的日子也沒有比以色列人好過,約櫃成了兩邊的燙手山芋,一直到戰事休止、才得以停息。之後,撒母耳呼召以色列百姓重新委身於上主(撒上 5:1-7:3)。百姓留意他的呼召,迴轉、敬拜主耶和華,於是撒母耳的職業生涯開始快速的成長。身爲祭司,他很快升格爲「士師」(意指軍隊統領),而且領軍成功擊退非利士人(撒上7:4-13)。他很快還身兼主理法庭事務(撒上10:16)。他所有的工作,都是根據上帝呼召,要成爲「主耶和華信實可靠的先知」(撒上3:20)。

專業、可靠、信奉上帝之道的工人,實際所做的,常常會超過工作的要求。面對不停擴展的責任範圍,撒母耳的反應並非「那不是我的工作!」相反,他審視最爲關鍵的需要,認定自己有能力擔當,並着手開始解決問題。當他如此行,上帝就加給他權柄、效率,因爲他是甘心樂意的。

我們從此可以學習的功課,乃是應當甘心樂意迴應神,如同撒母耳所作的一樣。你能看出,一件嚴格來說超出你職責範圍的工作,是你發展的機會嗎?你的上司、同仁,是不是期待你能承擔一些職務描述之外的工作?這些事情常常是成長、發展、進步的契機(除非,你的上司並不感激你承擔額外的責任)。什麼會讓你跨步向前、接受這些機會?類似的,只要你有信心和勇氣承擔責任,你就可能看到周遭需要你提供幫助的地方。但是,我們要怎樣才能發展對神的信靠,獲得追隨祂引導的勇氣呢?

撒母耳統治的最後一段故事(撒上7:15-17),提到他每年巡行各個以色列城市,憑公義施行治理與審判。這一章如此作結:「他...且爲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撒母耳關於以色列國的內政、軍事的服事,建立在他一生信靠、敬拜上主耶和華的基礎上。

孩子令人失望時 (撒母耳記上8:1-3)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撒母耳老了之後,重蹈以利覆轍,指派他兒子繼任。和以利的兒子一樣,他們變得貪婪、腐敗(撒母耳記上8:1-3)。偉大領袖令人失望的兒子之戲碼,在撒母耳記、列王紀不斷上演。(大衛兒子押沙龍的慘劇佔了撒母耳記下13-19章一大段落,後面將會細究。參閱"大衛未能妥善處理家庭衝突導致內戰(撒下13-19)"。)這些故事提醒我們,教養孩子的工作跟其它工作一樣艱難,而且,更爲非理性、情緒化。經文中雖無確切指出,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以利、撒母耳、大衛似乎給了他們糟糕的孩子不少特權,但是並沒有好好教養。但是,就算是極度認真的父母,也還是會碰上令人心痛的任性孩子。除了指責、嘮叨,也許我們更需要明白,教養孩子是一份工作,與其他工作一樣,少不了禱告、技巧、羣體支持、運氣和愛。總而言之,作爲父母,不管孩子是冰雪聰明、還是令人失望、或者介於兩者之間,都要倚靠上帝恩典和憐憫,期盼超乎我們短暫一生的永恆救贖。也許,我們最大的安慰,應是牢牢記住,上帝也曾因爲祂的愛子揹負了世人罪責,因而經歷如父、如母一般的心碎,而且,最終透過愛的力量勝過這一切痛苦。

以色列人求一個王 (撒母耳記上8:4-22)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發現撒母耳的兒子不能勝任,以色列人要求他:「現在求你爲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這個要求讓撒母耳很不高興(撒上8:4-6)。撒母耳警誡百姓,立一個王會給他們帶來極大重擔。撒母耳將耶和華的話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

「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爲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爲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必取你們的女兒爲他製造香膏,做飯烤餅;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僕。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僕;又必取你們的僕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的差役。你們的羊羣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僕人。(撒上8:10-17)

事實上,強取豪奪的國王,最終會逼得百姓向神哭求,救他們脫離國王的暴政(撒上8:18)。

上帝也表示設立國王並非是好主意,因爲這是拒絕讓神親自做王。但是,上主決定準許百姓自己決定政治型態,於是告訴撒母耳:「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爲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 8:7)。聖經學者高定耿(John Goldingay)表示:「上帝依祂百姓的現況行事;如果百姓跟不上神的極高標準,祂就另起一個標準低一點的爐竈。百姓無法迴應雅威的心思意念,所有人都想要一個君主王朝時,祂就給他們一個屬地的統治者,提供有組織的保護。」有時,就算並非在祂永恆計劃之內,上帝也允許設立某些組織——以色列君主王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帝和撒母耳對此極其謙和、寬容、滿有恩典,允許以色列人選擇、犯錯、從各種下場中學習功課。許多機構、職場情境中,領導者必須適應和配合部屬、同事糟糕的選擇,而且還要試着藉此提供成長、體諒的機會。撒母耳對以色列人的勸誡,也是對現今世代國家、企業、教會、學校、各種組織極爲合宜的勸誡。在這個墮落的世界,權力遭到濫用,儘管如此,我們仍需適應,看看可以做什麼來改變、扭轉。我們的任務是愛神,按照神賜摩西律法的命令對待他人,儘管神的百姓在各個時代都很難完成這樣的命令。

揀選國王的任務 (撒母耳記上9-16)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掃羅獲選成爲首任以色列王

上帝首先選爲國王的是掃羅(約公元前1050-1010年),一個大家看來都覺得很體面的人——他確實「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9:2)。而且,他打了勝仗,滿足了對王的第一要求(撒上1:11-11)。剛開始的時候,他服事忠心(撒上11:13-14),但沒多久就越來越不順服神(撒上13:8-15),對百姓越來越狂妄自大(撒上14:24-30)。撒母耳和上帝對他都越來越惱怒,想要找人換掉他(撒上16:1)。不過,在我們依照二十一世紀領導觀念標準評論掃羅的所作所爲之前,應該記得,掃羅只不過照着當時古代近東國王的慣例在行事。百姓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而且是撒母耳已經警告過他們的),一個軍國主義、富有領袖魅力、自高自傲的暴君。

我們應該怎麼評論以色列的第一個國王?神指引撒母耳膏抹年輕的掃羅爲王,錯了嗎?或者,選擇掃羅是神賜給色列人的一個實例教學,教導他們不要受外表誘惑,不要選外在俊美、但是內心空虛的人爲王?以色列人要求一個國王,就是對神沒有信心。他們所接受的國王,終必一樣表現出對神沒有信心。掃羅作王最主要任務,是要確保以色列人免於遭受鄰近的非利士人和其它國家攻擊。但是,在碰到歌利亞時,掃羅恐懼害怕、沒有信心,與他的身分極不相稱(撒上17:11)。掃羅在統治期間對上帝多所質疑,向錯誤的地方徵詢意見,最後被敵人追趕,自殺身亡(撒上31:4)。

揀選大衛繼任掃羅

撒母耳在找人取代掃羅時,差點又一次犯下以貌取人的錯誤(撒上16:1-4)。年少的大衛並非撒母耳心中的理想人選,靠着上帝的引導,他才認出上帝揀選大衛成爲以色列王。表面看來,大衛並不符合一般人對領導者所期待的莊重、威武(撒上16:6-11)。不久之後,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也一樣小看大衛(撒上17:42)。大衛不符傳統候選人的標準,不只是因爲年少。在看重長子位分的社會裏,他是最小的。而且,他還是混種的,並非純正以色列人——他有一位高祖母路得(得4:21-22),是從摩押國移民過來的(得1:1-4)。雖然大衛許多地方讓撒母耳不甚滿意,但是上帝肯定就是他了。

當我們現在考慮選擇領袖時,請謹記神對撒母耳所說的話:「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在上帝翻轉一切的國度裏,居後的、受人輕看的,最後也可能是最佳選擇。最佳的領導者可能一直沒人看好。人們第一感覺都會追捧令人印象深刻的候選人——有人格魅力、讓人願意追隨的人。但是,根據2012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一文,自信滿滿的人,其實工作表現不一定很好。[3]魅力並不是上帝看人的標準。品格纔是。要怎樣才能學會像神一樣看出一個人的品格?

顯然,撒母耳剛遇到大衛時,他正在認真作一個牧羊人,善盡看顧父親羊羣的工作。如同大衛一樣,我們忠心做好手頭工作,是爲更大責任作預備((撒母耳記上17:34-37, 另參閱 路16:10; 19:17)。撒母耳很快就發現,大衛正是百姓切望的堅強、自信、能幹的領導者,他會「統領我們,爲我們爭戰」(上8:20)。大衛終生銘記牢記,自己的職責是事奉神、討神喜悅,看顧神的百姓(撒下6:21)。上帝稱他爲「合我心意的人」(徒13:22)。

Tomas Chamorro-Premuzic, “Less-Confident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 6, 2012, accessed at http://blogs.hbr.org/2012/07/less-confident-people-are-more-su/ on May 23, 2014.

大衛高升掌權 (撒母耳記上17-30)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不像掃羅受膏後馬上治理國家(撒上11:1),大衛在希伯侖正式登基爲王之前,經歷了一段又漫長、又艱辛的養成時期。他第一件公開成果,是斬殺巨人歌利亞,因他威脅到以色列軍隊安全。待軍隊班師回朝,一羣婦女高歌:「掃ˊ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上18:7)。這些事激怒了掃羅(撒上18:8)。掃羅不但看不出大衛的才幹可以爲他、爲以色ˋ列國帶來多大好處,反而把他當做眼中釘、肉中刺。他很早就在找機會,要除去大衛(撒上18:9-13)。幾番較勁之後,大衛最終必須遠避掃羅,帶着一幫匪徒,在猶大曠野,逃亡十年之久。

大衛有幾次機會可以刺殺掃羅,但他沒有這麼做,明白王座不是他可以隨己意取得的。一切都是神所賜的。正如詩篇所示:「惟有上帝斷定;他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詩75:7)。即使掃羅所行如此不堪,大衛也尊敬神賜給掃羅的權柄。對於今日職場上服務難以相處的老闆、或者等待領導才能被人承認之人,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就算清楚領受神在某些任務、某些職位特別的呼召,我們也不應該以爲自己有權與現有權柄作對。如果每一個以爲上帝想要他們做老闆的人,都迫切想要執掌大權,那麼,這樣每一次權力轉移的過程,都會是一場大混亂。上帝很有耐心,我們也應該像大衛一樣有耐心。

我們相信上帝會賜給我們所需的權柄,按祂的時間,去做祂要我們完成的工作嗎?在職場上,持有足夠的權柄,對完成工作是至關緊要的。爲了獲取權力,在時機尚未成熟前,停止一位主管職權、或者排擠某位同事,如此並不能與同事建立信任,更無法見證我們對上帝的信靠。有時,漫長地等待需要的權柄掌握在你手中,真的會讓人覺得很沮喪,但是,真正的權柄不是爭來的,而是授與的。大衛願意等候,直到神親自將權柄放在他的手上。

亞比該平息大衛和拿八之間的危機 (撒母耳記上25)

回到目錄

勢力越來越大之後,大衛跟一個名叫拿八的有錢地主起了衝突。當時,大衛所率反對掃羅統治的一幫叛亂分子,駐紮在拿八領地一段時間了。大衛的人馬善待拿八的牧羊人,保護他們免於受害,或者最起碼不會偷他們任何東西(撒上25:15-16)。大衛認爲,這樣拿八算是欠他一些人情,於是差派代表團去向拿八索求奉獻一些羊,要舉宴犒賞大衛的軍隊。可能大衛也自知不完全佔理,所以指示代表團面見拿八時要特別有禮貌。

但是拿八完全不當一回事。他不但拒絕給大衛任何東西舉辦宴席,他還公開羞辱大衛,說他不認識大衛,懷疑悖逆掃羅叛逃的大衛誠信可議(撒上25:10)。拿八自己的僕人說他們的主人:「性情兇暴,無人敢與他說話。」大衛馬上帶領四百人,要去宰了拿八和他家裏所有的男丁。

拿八在乎自己的面子勝過工人和全家性命,而突然之間大衛就要犯下集體屠殺的暴行。這兩個狂妄自大的人,爲了羊的問題,要犧牲幾百條無辜人命。感謝神,拿八智慧的妻子亞比該介入了這場爭端。她爲大衛和他帶來的人馬,迅速備妥一場宴席,然後騎驢去見大衛,向他道歉,立下舊約聖經中謙恭有禮的典範(撒上25:26-31)。她將大衛需要聽進去的若干真理,包裝在彬彬有禮的、漂亮的話語裏頭。而大衛當時正在狂怒之中,毫無理由地想要殺人,讓自己犯下追悔莫及的大罪。

大衛爲她的話語大受感動,放棄宰殺拿八和他一家男丁、男童的計劃。他甚至還向亞比該致謝,讓他轉離原來魯莽的行動。「你和你的見識也當稱讚;因爲你今日攔阻我親手報仇、流人的血。 我指着阻止我加害於你的耶和華-以色列永生的上帝起誓,你若不速速地來迎接我,到明日早晨,凡屬拿八的男丁必定不留一個。」(撒上25:33–34)。

這個事情表明,儘管有時我們需要冒着極大的風險,也應當大膽向領導進言。並不是一定要握有權柄,才能產生影響力。但是,影響力需要我們的勇氣。所幸,勇氣是我們任何時候都可以從神領受的。亞比該介入的方式,說明就算是要指出缺點,表示敬意也是挑戰權柄很好的作法。拿八把一些末微糾紛,拿來人身攻擊、大罵特罵,讓無關緊要的瑣事,變成威脅性命的大事。亞比該以表示敬意的言語,修飾所要譴責之處,化解了一場人命關天的危機。

神會用什麼方式呼召你,讓你對在上位之人產生影響力?我們要如何培植堅定不移、勇敢說真話的敬業真誠態度?我們需要從神領受什麼樣的勇氣,活出這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