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十二至五十章中的關鍵經節和主題
創世記12:1-4a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爲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爲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爲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着耶和華的吩咐去了…… |
神的祝福不限於讓一人得好處。祂的目標是讓自己揀選的人成爲別人的祝福。 |
創世記13:2 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 |
財富不一定是神偏愛我們或者對我們道德行爲進行獎賞的證明,但是當神賜予我們財富時,我們應當考慮如何使用財富來祝福他人。 |
創世記13:8-9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爲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
仁慈待人,不僅僅是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讓別人在決策的時候擔當主動的角色,可以顯明我們對他人的尊重以及我們對神看顧我們的信心。 |
創世記14:22-23 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耶和華起誓:23 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 |
爲了不讓別人認爲他們有恩於我們,信徒可以爲了神的目的而自願放棄他們有權獲得的權益。 |
創世記15:1 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
相信神信守聖約中對我們的責任,是對抗恐懼和不確定的良藥。 |
創世記18:3-5 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裏來,理當如此。”他們說:“就照你說的行吧。” |
熱情接待可能要付出代價,但是卻爲建立關係、迎接神的同在提供了場景。 |
創世記18:19 我[神]眷顧他[亞伯拉罕],爲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
跟從神的道需要公開的信仰,通過信徒在目前和以後的世代中主動地採取公義正直的行動體現出來。 |
創世記23:16 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侖,照着他在赫人面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侖。 |
在做生意的時候,信徒可以採取與公認的習俗相反的方式來榮耀神(在這裏的習俗是反覆地討價還價。) |
創世記24:12 他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 神啊,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 |
受人之託的信徒要依靠神的大能來工作,爲那些委託他們辦事的人服務,並將榮耀歸給神。 |
創世記32:26 那人說:“天黎明瞭,容我去吧!”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
有人鋌而走險想要抓住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信徒卻認爲神的祝福是恩典的禮物,是我們從神那裏得到的。 |
創世記33:10 雅各說:“不然,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從我手裏收下這禮物;因爲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 神的面,並且你容納了我。 |
與關係親密的人重新和好的工作也許是最難的,但是因爲基督是我們的和平,所以我們可以在整個世界推動和好的工作。 |
創世記37:5 約瑟做了一夢,告訴他哥哥們,他們就越發恨他。 |
嫉妒、羨慕和虛假的控告是可怕的障礙,但是神呼召他的百姓忍耐、積極地信靠神給予他們的應許。 |
創世記39:3-4 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裏所辦的盡都順利,約瑟就在主人眼前蒙恩,伺候他主人,並且主人派他管理家務,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裏。 創世記41:39-40 法老對約瑟說:“ 神既將這事都指示你,可見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有智慧。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聽從你的話。惟獨在寶座上我比你大。” |
知道神將信徒放在祂希望他們工作的位置上,那麼無論工作帶給他們怎樣的顯赫聲名,他們都可以忠心的服侍。 |
創世記39:8-9 約瑟不從,對他主人的妻說:“看哪,一切家務,我主人都不知道;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裏。9 在這家裏沒有比我大的;並且他沒有留下一樣不交給我,只留下了你,因爲你是他的妻子。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 神呢?” |
神的百姓肩負雙重責任,首先要爲人類的僱主負責,在終極意義上還要爲神負責。 |
創世記41:16 約瑟回答法老說:“這不在乎我, 神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 |
信徒應當因他們的技藝而把榮耀規格神,但是在與工作場合那些沒有共同信仰的同事分享時,需要注意採用合宜的態度。 |
創世記44:32 因爲僕人曾向我父親爲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 |
在極端的環境下,聖潔的領袖可能需要做出代價昂貴的個人犧牲,爲要信守諾言、保護軟弱的人。 |
創世記50:20 [約瑟對他的弟兄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
當饒恕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更容易超越個人所受的冒犯而感謝神所了我們長遠的益處所作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