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 (馬太福音5:7)

聖經註釋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如果你因爲自己的失敗而憂傷,蒙受了祝福(第二福),並且也擁有正確的人際關係(第四福),你就會發現,在工作上或其他地方,向人表達憐憫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憐憫的意思是我們對待別人好的程度,比別人配得從我們這裏得到的更多。寬恕是一種憐憫。幫助一位我們沒有義務該幫忙的人或者不因別人的弱勢而去剝削對方,也是一種憐憫。憐憫包含着上述一切的含意,是驅動基督道成肉身、死亡又復活的動力。藉由祂,我們的罪得以赦免,我們自己也領受了上帝聖靈所賜予的幫助(林前12)。聖靈向我們顯出這樣的憐憫,其理由只是因爲上帝愛我們(約3:16)。

在工作中,憐憫具有特別實用的效果。無論我們對別人的觀感如何,我們都應該幫助他人獲得最佳的成果。當你協助一位可能不太喜歡、甚至以前曾經得罪過你的同事時,你就是在對他顯出憐憫。當你是某場試聽會頭一位參賽者,若你警告後面的參賽者,讓他們知道評審員的心情不佳,你就是在顯出憐憫,雖然這樣做可能會讓他們佔據優勢。當競爭對手的孩子生病了,你若同意重新安排向客戶作簡報的時間,好讓你的對手不用選擇是要照顧孩子,還是要爭取生意,你就是在顯出憐憫。

這樣的憐憫可能會使你失去本來可以擁有的優勢。然而,這樣的憐憫會讓工作更有成效,同時也能使其他人獲益。例如,幫助某個你不喜歡的人,以便幫助你的工作單位達成目標,即使那並不會使你個人受益。或者,像是在對手小孩生病的例子中──這樣做不會使你的機構獲益,卻會使你致力服務的客戶受益。隱藏在憐憫底下的實際狀況是,憐憫將使在你之外的某人受益。

具有饒恕氛圍的機構將提供另外一種令人驚訝的結果。這種氣氛將會改善整個機構的成效。若有人在機構中犯下錯誤,而機構中沒有憐憫的氛圍,他們可能對此什麼話也不會說,並希望這錯誤不會被發現,好讓他們自己不會受到責備。

這樣就會在兩方面削弱成效。首先,被遮蓋的錯誤在之後可能更難處理。想象一下工程方面的工作,有個工人在奠立地基時犯了個錯誤,若立刻說出來,就很容易修正,並且可以立刻補救。 若等到整個結構都建好了,地基也都埋好了,那時纔要修正的話,代價就很高昂。其次,最佳的學習經驗來自從錯誤中學習。正如Soichiro Honda 曾說過的:“只有透過不斷的失敗與反省,才能達致成功。事實上,成功僅代表你工作的百分之一,剩下那百分之九十九都被稱爲失敗的努力。”[1] 若錯誤不被指出來,機構就沒有機會學習。

Tom Peters, Thriving on Chaos (New York: Knopf, 1987), 2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