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美德?

文章 / 工作神學項目出品

正如命令論和後果論必須確定哪些命令和結果是真的好,品格論也必須確定哪些美德是真的好。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強調古希臘美德的正義、剛毅、審慎和節制。聖安布羅斯 (St. Ambrose)(339-397)同意聖經也隱含這些美德,但也補充了聖經中另外三種特殊的「神學」美德──信、望、愛。中世紀的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繼而將這些美德與相應的惡習進行對比,我們稱這些惡習為七宗罪。

美德倫理學在天主教思想中從來都重要,新教神學家最近卻才開始踴躍探索品格論。他們大多把聖經視為美德的源頭。我們知道亞歷山大‧希爾將聖潔、公義和仁愛等聖經美德確立為神的首要美德。但是,即使他也將美德論附屬於規則論。他並沒有主張世人應該自己培養美德,反而主張世人應該根據神的美德制定規則。

新教神學家試圖識別出世人應該培養的基督教美德,多專注於耶穌的生命和教導。司道生(Stassen)和顧希(Gushee)注意到:

聖經並不平淡劃一,基督是它的高峰和中心。處理任何道德問題,不可以不考慮反映在問題上耶穌基督的意義。[1]

對於司道生(Stasse)和顧希(Gushee)而言,耶穌的信徒應該追求什麼美德,應由登山寶訓開始,尤其是八福。虛心、憐恤、飢渴慕義、溫柔、使人和睦、哀慟,這些都是需要培養的關鍵素質。對於耶穌來說,我們的行為和舉止是更基本的核心態度、動機和品格品質的體現(可7:21-22)。使徒保羅還強調品格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加拉太書中,保羅勸告那些屬於耶穌的人不要滿足「肉體」的慾望,而要讓聖靈結出「果子」來,例如: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16-25)。保羅對腓立比人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3-5)。

耶穌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模仿的正是耶穌的榜樣。通過聖靈的工作,我們要培養的正是耶穌的品格。這些引證反映了新約極度重視培養耶穌的品格。


 

 

Glen H. Stassen and David P. Gushee, Kingdom Ethics: Following Jesus in Contemporary Context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