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交易是真愛嗎?
價格的問題,帶出兩個關於金融的問題,金融是否愛的一種方式?首先,愛能以市價交易關係表達嗎?換句話說,如果借貸雙方都想從中得利,那一方是出於真愛呢?其次,既然大多數金融交易都是公平交易,可以在雙方毫無關係的情況下愛人嗎?
按價出售商品給別人是愛嗎?讓我們回顧一下愛的觀念,愛的目的本身是致力令別人豐盛,尊人為人。答案是肯定的。按價為別人提供商品及服務,就能一直令別人生活豐盛。農民提供有益食品,可以幫助消費者健康成長,即使消費者要付款購買。好老師要收取薪酬,不可因此覺得老師唯利是圖。現代經濟中大部分工作是有償工作,工作生產的商品和服務是按價出售的。如果按價收費否定愛的可能性,那麼幾乎沒有任何工作可以表現愛。
為什麼市價融資似乎不太能表現愛?也許是因為金錢不像教學或農產品,似乎是一種無分好壞的東西。農民通過銷售優質產品表現愛。貸款人能通過借出一大筆錢來表現愛嗎?令人驚訝的是,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這筆錢本身並不比任何其他錢優或劣。但是,貸款的環境、情況和條款都是借貸雙方互相照顧的機會。貸款期限、償還規定、抵押要求、違約處罰、保險、對抗通脹措施及無數其他條款都可以令貸款更切合借貸雙方發展的需要。收入核實、資產評估、盡職調查、貸款文件清晰易明、資訊中肯、以及其他與發放貸款相關的因素,都可以表現出關懷與尊重。銀行地點、貸款人員、利率比較、社區參與、廣告及其他因素可以有助接觸弱勢社群。信貸諮詢、誠懇討論收益的用途──用於消費或投資生產力、產品教育及其他因素──可以幫人避免泥足深陷的借貸,都是愛的表現。至於股權交易,開放的市場、準確的財務報告、掌握內幕消息的人的誠信,都是對投資者的關心和尊重。儘管每位放款人的錢本身都一樣,愛──即關心和尊重──可以差別很大。
例如,按揭貸款人可以幫助低收入家庭買屋代替租房。如果房屋、利率、貸款期限、收入核實,以及所有其他因素處理得宜,家庭開始建立產權,對家庭有莫大裨益。貸款還使貸款各方受益,通常是銀行儲戶或退休基金。同樣道理,投資銀行為企業家首次公開招股(IPO),籌集資金發展業務,對企業家、日後客戶、員工、供應商、社區以至購買股票的股東,帶來了一種愛。這一切都是市價交易,對借貸雙方都是愛的力量所致。
最後,愛可通過信守並履行交易中的承諾表現出來。當然,大部分是法律所要求的,但我們在這裡主張,市場交易中表現的愛,超越法律行事,即使不必,不需,甚至日後不會有得益,都應該以對方最大利益為依歸。這意味著目的本身就是致力令對方豐盛。而且,其他商品及服務的市場也經常如此行事──試想一下醫療保健──金融沒有理由做不到。縱使不是所有市場交易,大多數交易都有這種愛的表現,許多人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