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財經可以成為行公義和施慈愛的手段
金融財經可促成某些行公義和施慈愛的活動。我們正在利用沃爾特斯托夫(Wolterstoriff)的公義概念,人之為人的權利應予以適當尊重。[8]
沃爾特斯托夫(Wolterstoriff)的有神論完全基於一個事實,就是所有人都得到神慈愛的榮耀。因此,「由於神愛世人,傷害他人,就是冒犯神。」[9]
這種神與人的關係衍生了人權,而人權又產生了公義概念。我們也採用沃爾特斯托夫(Wolterstoriff)的「關」愛想法,他稱之為關懷──仁愛主義──本質上以利他作為目標,並給予別人應有的尊重。[10]
沃爾特斯托夫(Wolterstoriff)的論點是以關懷為愛,最能理解聖經的愛(仁愛),因為關懷把公義納入愛。「關懷包括確保所愛的人得到公平對待。關懷要求的愛,是愛人如己的愛,是耶穌賦予人神的愛,是耶穌代神要求的愛,代鄰居要求的愛。將愛理解為關懷,讓人對這四種愛的體現有了一致的理解。」[11]
關懷牽涉行動,可能對關愛者帶來一些風險或犧牲。
關懷中體現的愛,與基督教其他公義及仁愛的概念不謀而合。正如基斯賴特(Chris Wright)指出:正直和公義等聖經主題是關係密切的概念,意指「在特定環境或關係中做該做的事」,以恢復原本應有的狀況。[12]
賴特(Wright)接著說,神刻意選擇了亞伯拉罕,是要進一步完成祂的任務,在其國土伸張正義。[13]
因此,神選擇我們的原因是要讓我們身邊的人得享公義。賴特(Wright)的論點給予我們實現這種愛的理據。神吩咐我們要用愛去祝福身邊的人,讓他們富足,尊敬他們作為神所愛的人。
我們又為誰行公義和施慈愛呢?耶穌說:最重要的是教人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又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馬可福音12,路加福音10),這與摩西先前的教導互相呼應。[14]
耶穌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說明任何行公義和施慈愛的對象就是我們的鄰舍,甚至是先前毫無關係的人。或者正如沃爾特斯托夫(Wolterstoriff)所說,「我認為耶穌在提醒我們,謹記對萍水相逢的人也要伸出援手的責任。」[15]
沃爾特斯托夫(Wolterstoriff)關於公義和慈愛的概念,有助於理解神賦予金融財經的意義,原因有二。首先,財務管理可以使人豐盛,兼且對這個人給與作為人應有的尊重。財務管理可以讓人動用資源。資金重新調配的資源也可以使人豐盛。自願互助性質的資源分享,雖非唯一方法,卻是予人應有尊重的良好方法。這就是公義的本質。如果你現在沒有大展鴻圖所需的資源,如果你願意日後與我分享收益,那麼出於彼此尊重,我們借貸往還,就無可厚非。其次,財務管理可以是愛我們的鄰舍的渠道──意義在於關心鄰舍的福祉──我們與鄰舍可以沒有私交,又或者他並非住在我們附近。設計完善的財務安排,加上健全的法律制度,可讓陌生人放心借貸,從而獲得合適回報。如此一來,我們就可分享資源,得享遠遠超越個人圈子的互利互惠。並非所有的財務安排都可以如此體現公義和慈愛,然而財務安排可以如此,也應當如此。卓別靈(Chaplin)敦促我們徹底改革體制,要「體現慈愛的準則」,讓體制成為施慈愛和行公義的「渠道」。[16]
Wolterstorff, Justice in Love,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1), 90.
Wolterstorff, 154.
Wolterstorff’s care-agapism is similar in some ways to C.S. Lewis’s charity in The Four Loves, (Harcourt, 1960), but importantly makes the connection that "treating the neighbor justly is an example of loving him, a way of loving him" (Wolterstorff, 83).
Wolterstorff, 109.
Wright, The Mission of God’s People, 88-92.
Wright, 92-94.
Wolterstorff, 80.
Wolterstorff, 132.
Jonathan Chaplin, "Loving Faithful Institutions: Building Blocks for a Just Global Society," TheOtherJournal.com, (April 15 2010). http://theotherjournal.com/2010/04/15/loving-faithful-institutions-building-blocks-of-a-just-global-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