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職場基督徒的身份與目的

書 / 合作夥伴

「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

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

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歌羅西書3:23-24

第一章 職場的君王和祭司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達恩·凱西 (Dan Cathy) 是福來雞 (Chick-fil-a) 的執行長。在與餐廳經營者會面時,他會問這些商業領袖:「你的職業抱負是什麼?」每一次,與會者中至少有一個會回答:「進入全職的事工服事。」這樣的職場基督徒有很多,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他們有一種很強的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與領導一間營利型企業相比,地方教會或傳統的非營利機構中的工作才是更名正言順的基督徒事工。

每當這種時候,達恩·凱西總是會抓住機會向他們解釋說,擔任商業領袖同樣是教會的一項重要服事工作。(我在這裡所說的「教會」是指「一群屬上帝的人」,而不是一個建築物。)他告訴他們,福來雞餐廳的前臺就是他們的「講臺」,那些每週都來光顧餐廳的成千上萬的顧客就是他們的「會眾」。

你是否已經決定作為一名職場基督徒來「全職服事」呢?這個決定所要求的,就是工作目的和動機的轉變。作為重生的基督徒,你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名有效的職場傳道人所需的呼召和全部能力。

將近85%的基督徒勞動人口在營利型公司工作。為什麼在這些基督徒中,很少有人將自己視為全職傳道人呢?如果商界職場人士不把自己的營利性工作當做事工,這會帶來一系列後果:

  • 他們會認為上帝與教堂之外的事情無關。
  • 除了教會聚會之外,他們平時不會讀經、禱告或敬拜上帝。
  • 他們可能相信聖經包含了「永恆不變的商道」,能幫助他們在職場成功賺錢以資助「主的工作」,但是,他們並沒有參與上帝使祂的榮耀在職場廣為傳揚的偉大計劃。
  • 他們不會積極地分享自己的信仰並帶領別人做耶穌的門徒。
  • 他們不會要求自己遵守與「全職傳道人」同樣崇高的基督徒行為標則。
  • 除了在自己所在的教會參與志願性質的服事外,他們不會在其他場合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

 

這些基督徒習慣性地認為,「服事」僅僅局限於星期天的教會聚會,然而……

  • 在耶穌在新約中的總共132次公開露面中,有122次是發生在職場。
  • 在耶穌所講的52個比喻中,有45個比喻的背景是職場。
  • 使徒行傳記錄的40個神蹟中,39個發生在職場。[2]

身處在體制性的教會文化中,人們一直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如果你的薪水不是由基督教性質的組織(即地方教會、宣教機構、跨教會事工機構等)所支付的,你就只是個「平信徒」。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在發達國家,將近85%的上帝子民在為營利型公司工作。

這種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不只是平信徒

一件不幸的事情是,許多世紀以來,體制性教會發明、認可並助長了所謂「神職人員」與「平信徒」(或「一般信徒」)之間的嚴格區分。教會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法夫爾 (Alexandre Faivre) 注意到,這種區分直到三世紀才開始在基督教會中形成。他寫道:

 

「平信徒 (Layman/Laity) 是一種怪異的人,他們的基因可以隨時突變,他們天生就被某種類比模式所禁錮......」[3]

 

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句話。

法夫爾說,平信徒是一種「怪異的人」。因為沒人知道「平信徒」到底是什麼。我們只知道平信徒不是什麼,也就是說,平信徒不是一個從基督教性質的機構(例如地方教會、宣教機構、跨教會事工機構等)領薪水的基督徒。大約在三世紀的時候,教會領袖發明了平信徒 (laity) 一詞。其目的不是為了確認這些人是什麼,而是為了確認他們不是什麼(即他們不是牧師、執事、主教等)。這個詞來自希臘語laikos,意思是「眾人」。所以,平信徒只是群眾中的一員,是二等公民、外行人。這個術語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無知」(ignorance)的同義詞,(例如,「外行人指南」 (Layman’s guide) 等)。

法夫爾說平信徒「基因可以隨時突變」,因為這些基督徒的角色被不斷地更動,以迎合教會傳道人的喜好。而這些突變並不一定能啟動他們的屬靈恩賜,也不一定能動員他們在職場開展服事。許多教會對屬靈恩賜評估工具的使用方式非常明顯地暴露了這個問題。這些教會之所以開展屬靈恩賜評估,主要是為了讓教會成員能在教會的各種事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服事,而不是為了啟動成員的屬靈恩賜,讓他們在職場服事。然而,除了睡覺以外,教會成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職場上度過的。

當法夫爾說「天生就被某種類比模式所禁錮」時,他指的是舊約中的祭司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只有一部分人是祭司,其他人都不是。一些頗具影響力的教會領袖錯誤地教導說,新約的教會在屬靈上仍然存在「君王」與「祭司」身份的分離(新約與舊約制度的類比)。根據這種分離,教會傳道人是「祭司」,而職場人士則是「君王」(神職人員與非神職人員的類比),而「君王」存在的首要目的是向他們的「祭司」(牧師)和「聖殿」(教堂)提供財務奉獻。

 

職場基督徒是君王兼祭司

舊約中的這種利未人祭司制度模式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因為耶穌已經使我們成為了「君王兼祭司」(彼得前書2:9)。作為重生的基督徒,我們都是「君王兼祭司」,這是照著耶穌的等次,而不是照著利未人祭司的等次。由於耶穌既是「萬王之王」又是我們的「大祭司」,所以在上帝的眼中,所有重生的基督徒都是祂的「君王兼祭司」,因為「祂(基督)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約翰一書4:17)。作為職場傳道人,我們並非要麼是「君王」,要麼是「祭司」。我們同時是「君王」和「祭司」。 

作為君王兼祭司,你或許應當以志願者的身份每週在你所在教會參加幾個小時的服事工作,例如做迎賓、幼兒班老師、敬拜樂手、引座員等。同時,不要將你的君王兼祭司身份局限在這種最低程度,因為你蒙了呼召,是要在每週的七天裡都活出這種身份。你不是初級的、二等的、或候補的「君王兼祭司」。在你的職場,你是許多人可以經常遇見的唯一的一位「君王兼祭司」。

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在職場做「祭司」和做「君王」分別意味著什麼。

 

職場祭司的兩個主要職責

君尊的祭司有兩個最核心的職責,將近85%的基督徒勞動人口的呼召是在職場環境中履行這些職責。

 

祭司的職責之一:獻祭

首先,君尊的祭司要「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2:5b)作為職場基督徒,你獻上了哪些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呢?

在職場,你有沒有透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營商之道獻上個人聖潔的祭呢?這些都是使上帝喜悅的屬靈的祭。

在職場,你是否有過需要饒恕和赦免他人的經歷呢?我敢肯定你有,如果你在職場的時間足夠久,這種經歷或許還不止一次。你可能需要赦免某人的一筆巨額債務。我自己就有過這種經歷。每當你赦免別人,尤其是赦免別人的一筆巨額債務,你就是在獻上蒙上帝喜悅的祭,因為你彰顯了上帝自己憐憫的性情。

你是否定期將自己的經濟收入作為祭物奉獻給上帝?

你是否曾經為了陪伴家人而犧牲了額外的工作時間?

你是否曾經為了在工作中做上帝呼召的事情而犧牲了自私的野心?

你的工作本身,也應當作為祭物,奉獻給上帝。實際上,聖經800多次以不同的形式談到工作,遠遠超過了聖經談到敬拜、音樂、讚美和歌唱的次數的總和。[4]當你為了上帝的榮耀而在工作上追求卓越時,你就是在獻上「上帝所悅納的靈祭」。

 

祭司的職責之二:宣揚

君尊的祭司的第二個職責是「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b)在舊約中,祭司首先要代表上帝的百姓來到上帝面前。然後,他們要代表上帝來到百姓面前,向上帝的百姓宣告上帝的祝福和良善。(民數記6:23-27)

D. L. 穆迪曾說:「在10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會去閱讀聖經……另外的99個人會去閱讀基督徒。」作為職場上的君尊的祭司,我們被呼召在商業環境中「宣揚耶穌的美德」,與人分享耶穌是誰,祂為我們做了什麼,以及祂給人類帶來了什麼。而這又要求我們通過我們的營商之道,來示範、教導上帝之道。

彼得說到,如果有人問你們作為基督徒心中滿有盼望的緣由,你們就要常常做好準備來回答各人(參彼得前書3:15)。我們在職場中行事為人的方式應當引發人們足夠的好奇心,以至於他們會向我們詢問我們作為基督徒滿有盼望的緣由。他們可能會問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行為準則、我們喜樂的源泉、我們的工作倫理、甚至我們的成功之道。最終,他們所尋求的是我們滿有盼望的真正緣由:耶穌基督。作為職場的祭司,我們被呼召來宣揚這個偉大的盼望。

 

職場君王的兩個主要職責

上帝不僅呼召我們進入祂的國度,而且呼召我們在祂的國度裡執掌王權。上帝給人類的第一條命令便是「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創世記1:28)我們被呼召「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羅馬書5:17)

作為職場基督徒,你是君王,在你的王權所及之處中,很大的一部分便是你的職場影響範圍。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的王權超越了世上國度的權柄,然而,它卻應當通過我們在職場上的職業生涯來彰顯。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作為上帝在職場上所委任的君王,我們的兩項主要職責是什麼。

 

君王的職責之一:供應

君王被賦予權柄,目的是供應他治下子民的需要。作為君王,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實際的途徑,來供應那些處在我們職場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們的需要呢?

供應屬靈恩賜 – 無論你的恩賜是教導、辨別力、治理、發預言、還是任何其他恩賜,職場都需要你的這些屬靈恩賜。上帝已經在祂的話語中應許我們,祂已經為我們預備了發揮恩賜的地方。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些恩賜被用來服事我們周遭的世界。

你一定要完成本書第三部分的「職場屬靈恩賜評估」,以辨明自己的屬靈恩賜。在第四部分中,你將找到針對23種屬靈恩賜的說明,包括每一種恩賜在商業環境中應用的實例。

供應經濟價值 – 如果你因自己的工作而獲得報酬,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你供應了等量的經濟價值。在此過程中,你至少滿足一項需求,至少服事了一個人。

供應經濟機會 – 無論你是否雇聘了員工,你為市場供應的經濟價值都會為其他人創造機會,使他們能貢獻價值。當一種需求被滿足時,就會出現新的需求。當一個問題被解決時,就會產生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貧困的人提供救濟 – 你是否有正在財務上受困的同事呢?如果你是一名企業主,你是否有付不起帳單的顧客呢?或許,你是這世上唯一知道他們所面臨的、令人絕望的財務困境的人。或許,上帝要你為那人提供經濟上的救濟,來施行祂的憐憫。

作為上帝在職場所委任的君王,你如何供應那些處在你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呢?

 

君王的職責之二:保護

君王的使命還包括保護自己領土內的子民。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實際的途徑,來保護那些處在我們職場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們呢?

通過智慧、公義的決定提供保護 – 許多時候,我們在工作中的決定要麼會給處在我們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們帶來保護,要麼會給他們帶來傷害。如果我們在做決定時想到的是保護身邊的人免遭財務、職業、情感、關係、甚至身體方面的傷害,而不是自私自利,我們就能像耶穌一樣,以僕人的態度來服事我們的夥伴、客戶和同事。(腓立比書2:5)

用滋養生命的話語提供保護 – 在每一個經濟層面上,身處職場的人們都極易遭受負面情緒和恐懼的侵襲。正因為如此,職場基督徒應當起來保護我們身邊的人免遭這些負面情緒和恐懼的苦害。這既是巨大的機遇,又是意義重大的呼召。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口來發出「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德行的、可稱讚的」言語。(腓立比書4:8)

用禱告來保護 – 通過禱告,我們可以保護我們的公司,使之遠離虧損、偷竊、不良的商業夥伴、不好的商業交易、不利的市場波動、等等。許多這類事情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外,但卻在聖靈的控制和干預範圍之內。

作為君王,上帝要你怎樣保護那些處在你職場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們呢?

 

你是王族

當維多利亞女王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英國王位的繼承人。她的老師們竭盡全力地幫助她為將來領導這個國家做好準備,然而,他們常常灰心失望,因為他們在激勵年幼的維多利亞要認真對待學業方面束手無策。

最終,她的老師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當她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她才能領導別人。他們告誡她:「維多利亞,有一天,你將成為英國女王!」

聽到這句話後,維多利亞平靜地說:「從今天開始,我會好好學習。」當她明白自己繼承了君王這一崇高的呼召後,一種權柄、責任和託付的強烈意識便在她的心裡油然而生。從那天起,這一切深刻地改變了她的行事為人。

就像維多利亞女王一樣,對自我身份的認識將決定我們如何生活。作為職場基督徒,我們是屬於上帝的君王兼祭司。這樣的開啟將使我們完全地活出職場基督徒的呼召,從而翻轉整個商業領域。

你絕不只是一個「平信徒」、一個「群眾基督徒」。你是一位祭司,被呼召向上帝獻上靈祭,也被呼召向你的同事、客戶、供應商、老闆,董事會成員、股東、以及你在職場遇到的每一個人宣揚上帝的美善以及祂賜給人類的盼望。你也是一位君王,被呼召在職場為那些處於你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們帶來供應和保護。你是一名「一線基督徒」、一名「職場傳道人」。如果你的呼召是在職場,不要再企盼自己成為一間基督教非營利機構的領導者。作為職場基督徒,你的事工就在「此時此地」。上帝已經呼召你在你此刻所處的職場位分上代表祂。

 

小組討論:你是否在職場履行了你作為君王兼祭司的全部職責?在上面提到的四個職責中,哪一個是你最需要加強的?

[2] Os Hillman, The 9 to 5 Window (Ventura California: Regal Books, 2005), 23.

[3] Alexandre Faivre, The Emergence of the Laity in the Early Church, Trans.

David Smith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0), 21. 

[4] Os Hillman, 「Faith & Work Fact Sheet」,

第二章 職場需要基督徒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在新約聖經的27卷書中,有14卷是使徒保羅撰寫的,他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同時,他還是一名職場專業人士,以織帳篷為業。

就像其他猶太男性一樣,保羅應該是在孩提時代就被傳授了一門手藝(例如織帳篷),他還會學習如何利用這門手藝賺錢。由於帳篷主要用於為士兵提供住處,因此,當保羅在哥林多停留期間,羅馬軍團很可能是他最大的客戶。他的顧客還可能包括前來哥林多觀看伊斯米亞運動會 (Isthmian Games) 的旅客。

保羅並沒有因為開始服事耶穌而放棄職場。相反,帳篷製造事業成為了他使徒事工的重要部分。保羅以自己的營利性工作為例教導帖撒羅尼迦人,要求他們效法自己。(帖撒羅尼迦後書3:7)他說自己所做的是「給你們作榜樣」。(帖撒羅尼迦後書3:9)

為什麼在保羅看來,這種從事營利性事業的「榜樣」是自己事工的一個重要方面呢?為什麼對於大多數基督徒而言,職場才是他們行使自己屬靈恩賜的理想事奉環境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基督徒在職場大有可為的九個理由。

 

理由之一:幾乎所有的非基督徒都在職場

今天,只有不到20%的美國人穩定參加教會聚會,而「穩定」的定義是每月至少兩次。在許多歐洲國家,這一比例還要低很多得多。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50年,穩定參加教會聚會的美國人的比例預計將降至11.7%。[5]

好消息是,那些不參加地方教會聚會的人仍然需要前往職場工作,在那裡,他們每週都會遇見自己的基督徒同事。

 

理由之二:只有身在職場,我們才更容易理解職場文化並與職場人士發生連接

保羅被上帝呼召,主要是向希臘-羅馬世界中的外邦人傳福音,而不是向猶太世界中的猶太人傳福音。猶太人熟悉舊約法律,明白利未人祭司有權依靠那些不在聖殿工作的人們的奉獻為生,但希臘-羅馬世界的外邦人會比較難以接受這種猶太文化習俗。

我認為,保羅之所以選擇主要靠自己的生意養活自己,而不是靠他所建立的教會的奉獻為生,這種文化差異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保羅解釋說,他這樣做是為了當他「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哥林多前9書:18)保羅這種適應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也可作為一個例證,來說明他如何實現「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的目標。(哥林多前書9:22)沒錯,在保羅被囚禁在監獄的期間,他確實接受了奉獻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因為在獄中無法開展自己的生意。(腓立比書4:18)

教會傳道人必須在經濟上自給自足(通常被稱為織帳篷),這種從文化而來的要求在今天的希臘教會中依然根深蒂固。特別是考慮到現今希臘經濟的疲軟,大多數希臘教會都沒有供養屬靈領袖的財務能力。我認識一位帖撒羅尼迦的希臘牧師,他與另外三位弟兄一同帶領教會,同時,他自己也做三份工作來養家。

從文化上而言,今天的西方社會更像是一世紀的希臘-羅馬社會,而不是一世紀的猶太社會。在美國,教會之外未信主的職場人士通常無法理解靠奉獻為生的做法。由於這種文化因素,基督徒職場人士擁有很強的優勢(不靠奉獻為生),使他們在職場上可以用被人接受的方式來傳福音。我們在職場創造價值、取得報酬並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無償地(不向人收費)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傳揚福音,並彰顯上帝的榮耀。

 

理由之三:幾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在職場工作

除去睡眠以外,85%以上的基督徒勞動人口將60-70%的時間花在職場。除了睡眠以外,我們大多數人花在工作時間上超過花在家庭生活上的時間。

基於這種現實情況,除了服事家人和在自己的教會以志願者身份參與服事之外,職場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讓我們可以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傳揚「認識上帝榮耀的知識」。當眾多的基督徒彼此協作、並使用各自的屬靈恩賜一同在職場服事時,我們將在永恆裡帶來不可限量的影響力!

 

理由之四:職場提供了更多門徒訓練的機會

教會傳道人常常因會眾缺乏門徒訓練和屬靈成長而遭到批評。然而,我想為教會傳道人說句公道話。當然,聖靈會在教會的主日崇拜中觸摸信徒的生命,全世界都如此。但是,畢竟每個月只有四個主日,每個主日的聚會也就兩個小時,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又能完成多少門徒訓練呢?

門徒訓練的實質是讓人變得更像耶穌,而這只有在日常生活的各種人際關係中才能實現。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在耶穌在新約中的總共132次公開露面中,有122次是發生在職場。同樣,在耶穌所講的52個比喻中,有45個比喻的背景是職場。沒錯,門徒訓練可以發生在任何場景中;但是,與每週一次的教會聚會相比,我們在與商業夥伴、客戶、顧客和同事共同度過的一個完整工作周中接受的門徒訓練,其果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理由之五:職場才是能真正展現基督信仰的地方

如果你要買車,你會先去新車展廳或二手車場看看。在決定購買前,你先要試一試你看中的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的性能如何。你甚至會要求經銷商讓你把車開回家試駕一兩天。

同樣,如果我們把非信徒比作基督信仰的「顧客」,那麼,地方教會就是汽車展廳,而職場則是試駕的道路。只有通過在職場上對我們的近距離觀察,我們那些非信徒同事和客戶才能真正決定,他們自己是否也想擁有我們的信仰。每一天,他們都會看到我們在面對壓力時如何反應。他們看到我們如何對待身邊的人。他們看到上帝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是否真正重要。

 

理由之六:職場為教會的所有屬靈恩賜提供了用武之地

我們所在的地方教會通常無法刻意地安排足夠的服事機會,讓每個信徒都能在教會內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在「服事」方面,主日聚會的核心是牧師的講道恩賜和音樂事工團隊的敬拜和創意恩賜。會眾中的一些人可能會不時以志願者的身份做幼兒班老師、迎賓員、停車場服務員等服事。然而,地方教會會眾的大部分屬靈恩賜是本教會的那些服事項目無法調動的。

並且,只有當我們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履行教會在這世界(也就是在職場)的使命,我們才能活出基督徒生活的完整意義。儘管地方教會確實為會眾提供了一些服事機會,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職場才是我們屬靈恩賜最主要的用武之地。因為除了睡眠以外,我們大多數人每週的大部時間都花在職場。

 

理由之七:教派之間的割裂在職場被彌合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所參加的教會,例如浸信會、五旬宗、靈恩派、長老會、獨立教會等等……,但是,大多數人無法選擇只跟那些與自己神學觀點相同的人做同事。在職場,許多神學上的差異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職場打開了一扇門,讓基督徒們可以超越地方教會和宗派背景的藩籬開展事工協作。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普世教會多姿多彩的各種教派就能相聚在職場,共同營造一種合一、調和的氛圍,用天國文化來翻轉這世界的文化。

 

理由之八:所有事工的資金都來自職場

除了滿足自己的財務需要外,使徒保羅的帳篷製造事業還為自己的團隊成員提供了生計。保羅寫道,

「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4-35)

保羅在上面的經文中說,職場上的辛勤工作使他不僅能在財務上供養自己和自己的事工團隊,而且還能幫助窮人。

所有資金都來自于在職場創造的價值,哪些事工能得到資金支持,最終也是由職場人士決定的。作為職場人士,我們創造巨大的價值,這使我們能極為慷慨地奉獻,不僅能支持我們自己個人的職場事工,而且還能支援其他形式的上帝的工作。作為職場人士,我們必須竭力追求認識上帝以及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從而在金錢方面做出符合上帝心意的決定。

 

理由之九:職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學環境,讓我們將個人屬靈紀律教導基督徒同伴

在保羅所牧養的帖撒羅尼迦教會中,許多人把耶穌基督即將第二次降臨這一事實當成了自己懶惰、拋棄職場責任的「正當理由」。他們心想,耶穌很快就會再來,所以,我們不必為諸如工作之類的、「世俗」和「短暫」的事情操心。這種神學上的迷思促使保羅寫下了這節著名的經文:「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保羅駁斥了帖撒羅尼迦人不工作的藉口,他勸勉他們效法自己的榜樣努力工作,通過自律的生活來展現基督的福音。(帖撒羅尼迦後書3:9)

作為職場基督徒,你可以為你身邊的許多人樹立起個人自律的榜樣。當你因此而贏得了權柄,你便能借此機會激勵其他基督徒也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服事職場。

 

小組討論:這九個理由中,哪一個對你觸動最大?今天,上帝為什麼處心積慮地動員基督徒職場人士開展職場服事?

[5] Kelly Shattuck, 「7 Startling Facts: An Up Close Look at Church Attendance in America,」 ChurchLeaders.com, http://www.churchleaders.com/pastors/pastor-articles/139575-7-startling-facts-an-up-close-look-at-church-attendance-in-america.html.

第三章 關於我們首要職場使命的種種迷思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過去幾十年中,教會在動員基督徒進入職場服事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也仍然存在一些迷思。這些迷思使得關於職場服事的真理模糊不清,並且成為了當今職場轉化運動的障礙。以下是關於職場基督徒首要使命的一些迷思: 

 

迷思之一:主要是為了應用永恆不變的商業原則

聖經充滿了實用的商業智慧,自從上帝在伊甸園創造經濟和職場以來,聖經中的這些智慧的有效性不斷地在職場被驗證。例如,《箴言》就充滿了關於商業問題的永恆智慧,包括融資、智慧的謀士、領導力、誠信等等。我非常熱愛《箴言》這卷書,我給自己的長子所取的名字就是所羅門!

我還寫了一本書,論到我從耶穌的生活和服事中觀察到的25種行銷策略和原則。無論你的宗教信仰如何,你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運用《向耶穌學行銷》(Marketing Like Jesus) 一書中所揭示的策略並獲得巨大的成功!我熱愛聖經所啟示的那些永恆不變的商業智慧! 

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可以應用聖經教導的永恆商業原則並從中受益。因此,一個人可能在應用聖經中的商業原則並從中受益,但卻從未真正認識設立這些原則的上帝。如果聖經只是一套永恆不變的原則,那麼,我們的信仰就會墮落成一些規條,而不再是與上帝之間活潑的關係。上帝是一個有位格的神,而不僅僅只是一套永恆的原則。如果聖經只是一套永恆不變的原則,我們就會只剩下一些道德觀念,而失去了上帝賦予我們去持守和闡揚這些道德規範的人生目的。

我們首要的職場使命絕不應當僅限於應用聖經所啟示的商業原則。

 

迷思之二:主要是為了得到財務上的豐盛

聖經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言10:22)聖經勸誡我們:「你要紀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為要堅定祂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申命記8:18)財富是上帝所賜的,但積累財富並不是我們作為職場基督徒的首要目的。

有些人引用申命記8:18和箴言10:22之類的經文來支援一種神學,即一個人的屬靈生命和信心可以根據他擁有多少財富來衡量。事實是,一個人賺錢的能力和影響力不一定取決於他的動機和方法是否純正。許多由非基督徒領導的企業躋身「《財富》 500強」,「企業500強」和其他全球最成功公司排名。許多「《福布斯》全球400富豪榜」上的富豪並不是耶穌的追隨者。耶穌在解釋這一現象時說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45b)

儘管在職場創造價值並提供優質服務會產生利潤,但耶穌從未教導我們追逐物質財富。因此,追求財務豐盛不應當作為職場基督徒的首要目標,也不應當作為衡量信心大小的依據。 

真正的、能夠存到永恆的豐盛來自於傳揚認識上帝榮耀的知識。當我們在職場竭力追求主耶穌並宣揚認識祂榮耀的知識,我們的所有需要都將得到滿足,並且我們將豐盛有餘,可以滿足他人的需要。

 

迷思之三:主要是為了能有更多的金錢奉獻

我發現,許多職場基督徒將主日聚會的「奉獻時間」當做他們在教會的主要事奉,卻沒有使用自己各樣的屬靈恩賜在職場榮耀上帝。許多職場基督徒甚至認為,他們的屬靈生命如何,是根據他們賺取並奉獻了多少錢來衡量的。

毫無疑問,上帝創造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能創造並奉獻,我們是上帝賦予我們的這種生產並分享財富的能力的管家。但是,向我們所在的地方教會奉獻金錢只是我們敬拜上帝的其中一種方式,奉獻也只是眾多屬靈恩賜中的一種恩賜。其他屬靈恩賜也同等重要。

 

迷思之四:主要是為了發明做教會的新方法

在職場使用屬靈恩賜的目的也不是將地方教會的聚會模式移植到商業環境中來。職場服事並不是要把同事們都帶到會議室,播放敬拜音樂,並請牧師來跟大家講道。(不過,如果上帝安排這樣的機會,那真是太棒了!)

職場服事不是要代替地方教會。它是地方教會的一種表達與外展。你的屬靈恩賜就是你所在地方教會的延伸。雖然你是在職場使用這些恩賜,但這仍然是在為你所在地方教會、乃至耶穌基督普世教會的使命做貢獻。

 

迷思之五:主要是為了向基督徒出售基督教主題的商品

我注意到,許多時候,當基督徒感到上帝呼召自己以營商的形式開展事奉時,他們會想當然地認為這意味著向基督徒出售基督教主題的商品,例如基督徒主題的咖啡店、書籍、音樂、T恤、會員卡等等。這種做法僅僅是一種行銷模式,並且不一定比任何其他行銷模式更公義。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認同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群都會占到總人口中相當大的比例,因此,以基督為中心的公司將基督徒作為明確的目標群體並向他們提供以基督教為主題的商品和服務,這非常符合商業邏輯。實際上,你正在閱讀的這本書就是以基督教為主題的商品。

但與此同時,我們的呼召是要帶領一個個的行業做耶穌的門徒。這要求我們這些職場基督徒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市場,而不只是那些明確以基督教為主題的部分。

 

迷思之六:所有的職場基督徒應該看起來都一樣

如果我主要的屬靈恩賜是牧養或憐憫,我很可能會認為職場服事的呼召就是「照顧員工和/或同事的個人需要」(例如職場牧師)。

如果我作為職場基督徒的主要恩賜是使徒,我很可能會認為職場服事的使命就是「在職場行使上帝賦予我的權柄和治權」(例如「七山使命」)。

如果我作為職場基督徒的屬靈恩賜是傳福音,我很可能比大部分職場基督徒更熱衷於在我的職場傳福音。(或者,用人力資源部門的術語來說,這叫「勸誘改宗 (proselytize)」)

當我們將屬靈恩賜轉向用在職場上時,我們必須挖掘上帝賜給我們自己的、獨特的屬靈恩賜,而不是覬覦他人的屬靈恩賜。我們還必須警惕另一個陷阱,那就是將自己的恩賜投射到他人身上,要求他人用與我們相同方式開展職場服事。「一刀切」的做法讓職場基督徒脫離上帝所賜的屬靈恩賜去服事,只會導致自責和無效。

作為職場傳道人,我們中間的每一種屬靈恩賜對於在職場履行大使命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我的禱告是,當你讀完本書時,你將對上帝賜給你的屬靈恩賜有足夠的認識,並將建立一個框架,來指導你如何在自己的職場影響範圍內使用這些恩賜。

 

小組討論:在這六個關於我們職場首要使命的「迷思」中,哪一個對你觸動最大?

第四章 使你所處的行業成為耶穌的門徒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先知哈巴谷預言說:「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巴谷書2:14)什麽是那充滿遍地(包括職場)的「耶和華的榮耀」呢?希伯來文「榮耀kavod一詞的原意是「沉重有份量(weightiness)」。上帝的榮耀是滿有份量,莊嚴偉大的(weighty)。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這種份量,其重要性乃是無與倫比的。我們既不能給予上帝榮耀,也無法拿走祂的榮耀。因為榮耀本來就是屬於祂的。在商業領域或任何層面的文化領域裡,沒有什麼比上帝更重要,也沒有什麼比上帝更「莊嚴偉大」。

值得注意的是,哈巴谷的預言並不是說全地將最終充滿上帝的榮耀。這是因為全地已經充滿了祂的榮耀。祂的榮耀並沒有缺少。然而,今天全地所缺少的是認識祂榮耀的「知識」。這就是為什麼先知哈巴谷預言「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因此,作為職場傳道人,我們的使命是讓職場認識上帝的榮耀。

更具體地來說,什麼是上帝的「榮耀」呢?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上帝的兒子「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3)所以,我們的答案就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榮耀。全地,包括職場,都將要認識主耶穌基督的榮耀。因此,我們可以將哈巴谷書2:14解釋如下:

「認識耶和華榮耀(耶穌基督)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包括職場),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作為職場傳道人,我們被呼召去傳揚上帝的榮耀,也就是傳揚耶穌基督,使人們認識祂。這就是耶穌給門徒的大使命。祂差遣我們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換句話說,上帝的榮耀要在全地彰顯,而不僅僅是向某些個人彰顯。我們的呼召是幫助個人、社區、國家、乃至行業來顯明耶穌榮耀的形象。我們越認識耶穌,就越能向我們周圍的世人顯明祂的形像。對國家和行業而言也是如此。當我們傳揚上帝榮耀的知識,上帝就會透過個人、國家或行業來彰顯祂的榮耀。耶穌就是上帝的國度、祂的治理和王權、祂的榮耀、和祂的偉大的實際體現。上帝希望祂的國度透過我們「顯明在地上,如同顯明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在商業領域、或任何層面的文化領域裡,沒有什麼比耶穌更重要和偉大,祂是上帝的榮耀。上帝要使用我們這群人來傳揚這樣的知識:祂的重要和偉大存在於每一個時間和地點,而不僅僅是在主日的早晨或在教堂裡面 。

18世紀的德國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在他很多作品的後面都標示了 「S.D.G.」 的字母縮寫。這些字母縮寫代表「Soli Deo gloria」,意思是「榮耀全歸上帝」。他相信,唯有那些為著傳揚上帝榮耀的知識而創作的作品,才是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巴赫寫道:「所有音樂的目的和最終結果都應當是彰顯上帝的榮耀和甦醒人們的靈魂,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目的。」同樣地,這也應當成為推動我們職場上所有工作的一種態度。

 

使各個行業成為耶穌的門徒

由於罪的緣故,所有受造之物如今處在敗壞與黑暗中。除非上帝的榮耀—耶穌基督—的「知識」照亮職場的黑暗,否則職場將一直被罪所捆綁,並且被罪的種種醜陋的表現所玷污,這包括腐敗、貪婪、貧窮、自私的野心、驕傲、褻瀆,精神空虛、沮喪、等等。

正因為如此,才需要職場傳道人。耶穌吩咐我們「做鹽」、「做光」,勝過這墮落世界的敗壞與黑暗,傳揚上帝榮耀的知識。(馬太福音5:13-14)。除了看到個人擺脫罪惡的權勢以外,上帝的旨意是要所有被造之物都被釋放,得以自由耶穌基督是上帝榮耀的顯現,祂能釋放那些處於我們職場影響範圍內的人們,救他們脫離罪的咒詛並重獲自由。當我們在職場活出做鹽做光的呼召時,

「……受造之物就能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8:21,NASB直譯)。

我們今天有機會通過彰顯耶穌來翻轉職場,這預示著上帝在末後要「復興萬物,就是上帝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使徒行傳3:21)同時,耶穌已吩咐我們「在地上實行上帝的旨意,如同上帝的旨意行在天上一樣」。(馬太福音6:10)

如果不在職場使人做門徒,我們就無法完成使萬民做門徒的使命。更具體地說,我們必須使那些在我們職場影響範圍內的人們做門徒,而這個影響範圍就是我們各自的行業。整個工商界對一個國家方向和命運的影響力至為重大,超過了所有其他社會領域。

 

你所處的行業已經做了人的門徒

如果我們不使我們所在的行業做耶穌的門徒,他們就會成為那些擁有不敬虔價值體系之人的門徒。事實上,已經有人在朝著某個方向帶領我們所在的行業做門徒。要麼是帶領他們認識上帝的榮耀,要麼是帶領他們追隨虛浮、虛假的榮耀。在今天的美國和歐洲尤其如此,有一種「宗教」主導著許許多多的行業,它的名字叫「世俗人文主義」。世俗人文主義正在不遺餘力地用包裝精美的無神論世界觀奪取上帝的榮耀。它聲嘶力竭地忽悠人們去追逐虛假的榮耀,妄圖篡奪耶穌基督在職場的主權地位。

想一想電影業吧。儘管奧斯卡頒獎典禮通常是所有電影愛好者必看的娛樂節目,但它存在的首要目的卻不是讓電影愛好者賞心悅目。相反,這是電影業從業者一年一度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尊榮那些他們認為對行業做出了最大貢獻的同行。每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都將定義電影業的文化,而後者又會對那些觀看這些電影的國家產生更廣泛的文化影響。

你會如何描述你所在行業的主流文化呢?換句話說……

  • 你的行業如何看待基督徒?
  • 行業領袖的世界觀是怎樣的?
  • 行業的道德規範有哪些?
  • 在你的行業中哪些東西被人們稱讚?
  • 業者們如何對待顧客?
  • 公眾如何看待你所在的行業?
  • 業內的主要政治,宗教信念有哪些? 

你是否正在積極主動地影響你所在行業的文化?換句話說,你是否在幫助推動你所在的行業去彰顯耶穌基督榮耀的形象呢?

 

在職場挑戰世俗人文主義

富有傳奇色彩的基督徒作家C. S. 路易斯為我們做出了傑出的榜樣,告訴我們如何在最大限度地表達個人信仰和身份的同時,帶領整個行業做門徒。在英國最大的全國性日報《泰晤士報》評選的「自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50名英國作家」中,路易斯排名第十一位。[6]他有專門為基督徒讀者寫的書,同時也有為普通讀者寫的書,例如著名的《納尼亞傳奇》系列。在他的《被告席上的上帝》(God in the Dock) 一書中,C. S. 路易斯談及他所在的圖書出版業可以怎樣被上帝使用,以使全英國「重新歸向上帝」:

我們必須攻擊敵人的通訊線。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關於基督教的書籍,而是更多由基督徒創作的、潛藏著基督真理的其他主題的書籍。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一點就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的信仰不太可能被有關印度教的任何書籍所動搖。但是,當我們讀到一本地理學、植物學、政治學、或天文學方面的基礎讀物,並且其中暗含著印度教的教義,我們很可能會被動搖。使現代人成為唯物主義者的,並不是那些直接宣揚唯物主義的書籍,而是所有其他書籍中隱含著的唯物主義的假設。同樣,能夠真正觸動現代人的,不是那些直接宣揚基督教的書籍。但是,如果當一個現代人想買一本關於某種科學的廉價普及性讀物時,他發現市面上最棒的這類讀物全都是由基督徒所著,他一定會被觸動。要讓這個國家重新歸向上帝,第一步就是必須有一套由基督徒編寫的叢書,這套叢書必須打敗企鵝 (Penguin) 和《思想者叢書》(Thinkers Library),奪取它們的陣地。這套書的基督信仰立場必須是潛藏的,而不是直白的,毫無疑問,它的科學性也必須是完全貨真價實的。為了護教而扭曲科學是犯罪和愚蠢的行為。[7]  

 

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段話。路易斯說「我們必須攻擊敵人的通訊線」。他認識到,撒但一直在使用世俗人文主義(一種披著「非宗教」外衣的無神論世界觀)作為首要的工具,來誘惑人民和文化遠離上帝。世俗人文主義者其實是一種信奉「自我崇拜」的「宗教」。,他們實質上是以這種「宗教」的門徒身份來進行組織和運作,而卻巧妙地避開因被稱為某個「宗教」的門徒所可能帶來的污名。由於世界上的主流宗教都禁止他們的信奉者表達這種對自我的崇拜,所以這些世俗人文主義者就會公開地宣揚說宗教本身是問題所在。他們鼓吹教會應該與其他所有的一切相隔離,並藉此肆無忌憚地將自己的宗教滲透並灌輸到各大社會領域:家庭、商業、政府、娛樂、媒體、宗教和教育。他們在這些領域積極宣傳上帝無關緊要、不重要,甚至會造成負能量和反效果,其實他們要傳達的意思是敬拜上帝會妨礙他們「敬拜自我」的自由。

路易斯希望基督徒在社會的每個領域去挑戰世俗人文主義者的謬誤、自相矛盾、欺騙和自私自利的圖謀,以免基督徒在西方社會繼續被邊緣化。

路易斯關於「讓基督信仰潛藏」的說法時常被人們斷章取義。我多次看到基督徒引用他的這句話,作為自己在社會中不冷不熱、與非信徒沒有區別的藉。當路易斯談到需要「潛藏的基督信仰「時,他並不是在鼓勵基督徒將世界的光、上帝的榮耀「放在斗底下」,讓世人看不見(馬太福音5:15)。而是恰恰相反,正如我們在本章中所探討的那樣,

如果我們完整地解讀C. S. 路易斯上面的這段話,我們就會明白,這個「潛藏的基督信仰「的思路,是他當時所提倡的「讓這個國家(英國)重新歸向上帝」這個運動的一部分策略。換句話說,他希望看到他的整個國家成為基督的門徒,為此,他希望基督徒佔據自己所在領域和行業的制高點並影響這些領域和行業,而不只是影響跟基督教主題相關的各個領域和行業。路易斯的夢想是,在他所處的圖書出版業中,「市場上最好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出自基督徒之手」。

在路易斯看來,如果只是向基督徒推銷一些明確表達基督信仰的創意、產品和服務,我們永遠不可能實現使整個國家做耶穌門徒的異象。所以他希望看到基督徒開發並行銷一些與他們自身領域或行業相關的傑出創意、產品和服務。這些創意、產品和服務應當以他們的基督信仰為根基,並通過他們的屬靈恩賜來表達。同時,這將使基督徒在各自所處的領域和行業內的地位上升並佔據有影響力的高位。這就是為什麼他勸勉基督徒說:「我們想要的不是更多關於基督教的書籍,而是更多由基督徒創作的、關於其他主題的書籍。」

大多數教會傳道人的呼召是明確、直白地宣揚自己的信仰,他們也擁有這樣的自由。因為他們幾乎總是在一種宗教性的環境中,服事一群觀念一致且順服屬靈權柄的基督徒會眾。

相反的,大多數職場傳道人的呼召是以一種更「隱藏」、更「間接」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幾乎總是在職場環境中服事非基督徒。

耶穌說:「天國好像面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馬太福音13:33)我們被呼召做「福音的酵」,由內到外地滲透、翻轉整個世界。 

 

小組討論:如果你所在的整個行業都在彰顯上帝的榮耀,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這是有可能的嗎?

[6] 「The 50 greatest British writers since 1945,」 The Times (January 5, 2008).

[7] C.S.Lewis, God in the Dock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0), 91.

第五章 找到上帝在職場賦予你的具體使命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作為職場基督徒,我們是被呼召去推動整個職場來彰顯上帝的榮耀,而這又是從上帝呼召我們每個人所從事的行業開始。或許你現在仍然在疑惑:「上帝呼召我從事什麼行業呢?」

既然我們已經闡明了職場事工的首要目的,接著讓我們來探討我們可以通過哪三個標準來確定上帝分派給我們每個人的具體行業是什麽。上帝呼召我們在這些行業中使用我們的屬靈恩賜,將地方教會的事工延伸到職場。

 

標準1:你對於在這個行業的使命富有熱忱

在商學院學習期間,我嘗試搭建一個網站,讓這個網站成為「購買健身服務的一站式商店」(例如,健身房會員卡、健身課程等)。這件事讓我損失了5,000美元,這筆錢付給了一位幫我搭建網站的網路工程師。我沒有做好背景調查就聘用了他,後來才發現他完全不靠譜。

損失了這筆錢後,我決定自己學習如何搭建網站。當我開始在網站上製作各類提供健身服務提的店家名錄時,我很快意識到,我並不如自己所想像的那樣對健身行業富有熱忱。至少,我對這個行業的喜愛程度不足以讓我為之創建一家公司。儘管大多數時候我每週鍛煉六天,並且已經勤勤懇懇地花費了一整年的時間研究健身行業,但是只有當我開始從事這一行業時,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適合我」。

正當萬事俱備,只等我啟動公司運作之際,我問自己,「我究竟對於在哪個行業的使命富有熱忱呢?」答案幾乎立刻進入了我的腦海:出版業,它的使命是通過線上和線下分享文獻和資訊(例如書籍、廣播、博客、課程等)來為人們提供幫助。我喜歡閱讀、學習和教學。這是關於我的行業呼召的重要線索。與作者和書籍打交道常常能給到我一種其妙的滿足感。

上帝希望我們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所羅門王寫道:「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傳道書3:22)

你目前所從事的行業的使命是什麼呢?你需要澄清這點。在出版業中,如果一家印刷公司的老闆認為印刷是出版業的核心使命,這會是一個愚蠢的想法。相反的,出版業的使命是發佈資訊,而資訊出版正在越來越多地以數位方式、而不是印刷方式完成。正因為如此,許多報紙、雜誌和書籍出版公司正在經歷艱難。印刷只是出版業的一部分。

確定了你所在行業的核心使命後,你要問自己:「我對這個使命富有熱忱嗎?」

例如,如果你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你的行業就是運輸業,其使命是將人和物運送到他們需要去的地方。對於通過提供此類服務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你是否富有熱忱呢?如果沒有,你或許選錯了行業。

 

標準2:你在這個行業有經驗

我之所以會發現自己在出版業的呼召,是因為回顧了自己以往職業生涯的過程。我想到,我自己已經出版了一本書,我大學的專業是英語,我在大學教過寫作、編輯過一些博士學位論文、並在企業裡擔任過行銷總監。這些經驗都是對我的預備,讓我可以在一個以發佈、分銷和推廣資訊的行業中發揮影響力。

在大學主修英語時,當有人問我「你拿了英語學位後打算做什麼工作」時,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現在,我明白上帝是要使用我的這段經歷來預備我,讓我在日後創辦一家出版公司。

很多時候,上帝讓我們擁有過去的這些經歷,是為了裝備我們並引領我們進入祂的呼召,為著祂的榮耀去翻轉某個行業。聖經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28)「萬事」包括我們過去職業生涯中的所有經驗。

你在哪些行業有過經驗呢?

我發現,要確認你對某個行業的核心使命真正充滿熱忱,唯一的方法就是去親身體驗這個行業。如果你覺得上帝正在感動你探索一個新的行業,那麼,這種探索或許是你接下來要邁出的一步,讓你更接近于發現上帝呼召你去服事的行業。

 

標準3:你有條件在這個行業創造經濟價值

在我的三項主要屬靈恩賜中,有兩項是知識和教導。本質上而言,我的公司高橋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就是一些教導和知識工具,供人們付費獲取。我使用教導和知識恩賜的首要方式就是指導作者,幫助他們以最有效的方式製作和傳播他們的訊息。

在出版業中,我的屬靈恩賜無疑是很搶手的,這使我能在日常工作中創造經濟價值、賺錢並在永恆裡產生影響力。

毫無疑問,在上帝分派給你的行業中,你的屬靈恩賜也一定是很被需要的。 

 

小組討論:上帝呼召你為著祂的榮耀去翻轉的是哪個行業呢?

第六章 為著上帝的榮耀翻轉你所在的行業

回到目錄 回到目錄

關於如何幫助職場認識並最終彰顯上帝的榮耀,我們下面要做些更實用性和策略性的探討。以下是為著上帝的榮耀翻轉你所在行業的七種策略。

 

1. 專注于一個細分行業(Niche Sub-Industry)

細分子行業是一個特定的影響範圍,在其中,你可以通過為特定人群提供特定類型的經濟價值來滿足你所在市場中的特定需求。例如,當一名演員在某種體裁類型的電影取得成功後,他可以開始在其他體裁類型的電影演出並在其中發揮影響力。

通常,當我們從上帝領受了通過翻轉文化而使萬民做門徒的「大」使命呼召時,要從「小」處著手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上帝呼召我們「使萬民做門徒」,但許多人很難明白,要履行這樣的大使命,關鍵的策略是從一個目標人群著手。上帝呼召我們每個人在特定地區和特定人群中履行大使命。對於職場基督徒而言,這意味著選擇一個行業,並推動該行業和其中的人們去彰顯上帝的榮耀。

正如我在《向耶穌學行銷:改變世界的25種策略》(Marketing Like Jesus: 25 Strategies to Change the World) 一書中所談到的,雖然耶穌的使命是用祂的福音拯救全世界,但在祂在這地上的三年服事生涯中,祂首先專注於服事一個特定的群體:猶太人。使徒保羅解釋說,耶穌的福音信息首先傳給了猶太人: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馬書1:16,強調語氣是我加上去的。)

當一個非猶太婦人要求耶穌醫治她被鬼附的女兒時,耶穌回答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馬太福音15:24)儘管耶穌同樣憐憫這個外邦婦女並且服事了她,但祂提醒她,她不屬於祂當時要服事的目標人群。當她懇求耶穌幫助她和她的女兒時,耶穌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馬太福音15:26)這個迦南婦人明白福音信息最終是給每個人的,但她也明白,在耶穌的個人事奉生涯中,祂主要專注於與猶太人分享祂的信息。耶穌看到她明白福音最終是要給世上每個人的,便回答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馬太福音15:28)

耶穌不僅將一個特定的種族和民族群體,即以色列地的猶太人作為祂信息的目標受眾,而且,在猶太人中祂又鎖定一個特定的亞群體:那些社會邊緣人。耶穌談到祂在地上的事工時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馬太福音15:24。)這些「迷失的羊」就是以色列社會中那些被鄙視、被邊緣化的群體:「稅吏和罪人」,聖經說:「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馬可福音2:15b)祂說每一句話、做每一件事情時,心中所想到的就是這個特定的群體。在耶穌的公開事奉中,祂的目標群體並不是以色列中那些最優秀、最聰明的人。祂沒有去追逐社會中的那些所謂「中流砥柱」或社會菁英。祂瞄準的是那些「聲名狼藉的罪人」,儘管祂們很悖逆,但他們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中的典型。雖然這些「迷失的羊」看起來很渺小,但正是他們把耶穌的福音傳遍了整個世界。

確定了你被呼召帶領哪個行業做耶穌的門徒後,你需要在這個行業中選擇一個子行業、細分市場、客戶類型或子類型。作為書籍出版商,我合作過的許多作家一開始不敢為自己的資訊鎖定一個特定的目標群體。許多人擔心鎖定一個特定群體會「限制」自己的影響力。畢竟,如果我們竭力使自己的信息到達「所有人」,我們不是會吸引更多的受眾嗎?答案是:不會,這是一個迷思。很諷刺的是,向「所有人」推銷的產品和服務通常只能達到(reach)很少的人。 

首先,不是每個人都會接受由個人(an individual person)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其次,個人也不具備讓產品或服務達到「所有人」所需的資源,至少在一開始時沒有。   

有宏大的異象並沒有錯,但也要首先在你的整體異象範圍內瞄準一個具體的小目標。齊格·齊格勒 (Zig Ziglar) 說:「如果你沒有瞄準目標,你就不能有的放矢。」要使整個行業做門徒,你必須從一個細分子行業著手。

 

2. 樹立一個值得跟隨的榜樣

在商業環境中使人做耶穌的門徒,這聽起來似乎非常複雜,但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使徒保羅邀請我們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他的這一邀請給出了關於門徒訓練的、簡單明瞭的定義。

你經營生意的方式彰顯了上帝的榮耀—耶穌基督嗎?換句話說,你有像耶穌那樣對待自己的員工、客戶、顧客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嗎?你有像使徒保羅一樣,邀請其他人效法你的榜樣嗎?如果是這樣,你就是在使人做門徒—耶穌的跟隨者。就是這麼簡單。

 

3. 在所處的行業中應用你的屬靈恩賜

你所處的行業需要你的屬靈恩賜。你的屬靈恩賜是上帝彰顯祂超自然能力的管道。為了在你所處的行業中讓更多的人認識耶穌,這種彰顯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改變才會是持久的,而不是膚淺的,不會像「病毒式行銷」一樣,去年還紅遍整個網路,今年就被人遺忘。

一位名為保羅的基督教職場專業人士,在資訊安全行業使用了自己的屬靈分辨力恩賜,幫助企業和政府機構解決棘手的安全問題。多年來,他在人群畫像和解決複雜問題方面,表現出了超自然的能力。眾多的商業領袖和政府雇員不禁問他:「你的秘密是什麼?」有一次,保羅為美國情報機構舉辦了一個培訓班。當培訓班結束時,他再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他回答說:「我是至高上帝的僕人……」接著,他在滿屋子的政府精英特工面前分享了自己對上帝的信仰。 

保羅向聽眾解釋,聖靈如何將各種不同的屬靈恩賜分賜給上帝的兒女、那些尋求聖靈和聖靈恩賜的人。他分享道,他的主要屬靈恩賜之一便是屬靈分辨力,這種恩賜幫助他以一名資訊安全專家和從業者的身份,通過維護正義來榮耀上帝。

當他說完後,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所有的人都為他分享信仰的勇氣歡呼。會後,一些特工私下來找他,希望更多地瞭解他的信仰。

 

4. 實現屬靈恩賜與職場角色的協調一致

可悲的是,許多基督徒在職場扮演的角色,並不在聖靈賦予他們恩賜的領域內。如果你的情況聽起來正是如此,或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幸運的是,你的屬靈恩賜在你目前所處的行業中一定是很被需要的,並且這些恩賜是可以平移適用於幾乎所有行業。

例如,你熱愛音樂,希望進入音樂行業。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你必須成為唱片藝術家。你的主要恩賜之一可能是治理。如果是這樣,在音樂行業擔任行政管理職務能讓你最有效地翻轉這個行業。

不要小看你的屬靈恩賜可以在你所處的行業中產生的影響力。你扮演的角色對於教會在職場使人做門徒而言極其重要。

 

5. 愛你所在的行業

你愛你所在的行業嗎?使徒保羅寫道:「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13:2)除非我們使用屬靈恩賜的動機是出於對業內同仁的愛,否則我們的屬靈恩賜在為著上帝的榮耀而翻轉行業方面將毫無助益。

你可以通過下面這些方式來愛你的業內同仁:

  • 為你的業內同仁禱告。(包括為你的競爭對手禱告)
  • 用充滿生命活力的言語(life-giving words)為你的行業發聲。(包括你對競爭對手的評價)
  • 盡你所能去了解你的行業。(在你所處的行業中,哪些人是你需要跟隨的思想領袖?)
  • 讓聖靈充分使用你的屬靈恩賜在你的行業中做工。(不要僅僅只是在你教會圍牆內使用這些屬靈恩賜。記住,你的屬靈恩賜就是你的教會在職場的延伸。)
  • 創新並挑戰你的行業使其不斷進步,以創造更多價值並更好地為服務人群。(當我們透過聖靈的大能為耶穌工作時,應當能夠促進你的行業達成卓越。)

 

6. 你所需的商業建議(Business Advice)應當主要從基督徒同伴而來

在我所處的行業內和行業週邊,許多思想領袖所分享的建議令我肅然起敬。但問題是,他們中的許多人並不認識上帝。如果你主要從非基督徒思想領袖獲取商業建議和指導,你會習慣性地認為上帝與你的職業生涯沒有關係,或在其中並不重要。正如拉裡·伯凱特 (Larry Burkett) 在他的經典著作《聖經商道》(Business by the Book) 一書中所說的,「問題不在於他們所給出的建議,而在於他們所沒有給出的建議,具體而言,他們的建議缺乏屬靈的眼光。」[8]

聖靈常常透過主內肢體教導我們如何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聖經說:「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箴言11:14)過去幾年內,大衛·拉姆齊 (Dave Ramsey)、達恩·米勒 (Dan Miller)、麥克·海特 (Michael Hyatt)、約翰·麥克斯韋 (John Maxwell) 等基督徒思想領袖的商業智慧令我受益良多。我希望向瞭解商業在永恆裡的目的的人們學習商業。

在職業生涯中,你一定要優先聽從那些與你有同樣基督徒價值觀和人生目的的人的勸導。

 

7. 與所處行業中的其他基督徒建立夥伴關係

耶穌與從事漁業的幾名漁夫結成夥伴,與他們一道傳揚自己的信息。祂與他們一起在海上工作。祂使用他們在職場上的影響力。祂使用他們的漁船,作為祂在環加利利海地區的交通工具。在耶穌向以色列全地宣揚福音的計劃中,漁業居於核心地位。 

保羅在他的一次宣教旅程中來到哥林多,遇見了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聖經說:「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作工。」(使徒行傳18:3)路加告訴我們,這對夫婦後來成了初代教會最傑出的佈道家之一,亞波羅的老師。聖靈藉著保羅與這對大有能力的夫婦共同的營利性事業將他們聯結在一起,以發揮更大的事工影響力。(見羅馬書16:3-4;提摩太後書4:19;哥林多前書16:19)

作為基督徒企業家,與其他職場基督徒並肩作戰,是最令我喜樂的事情之一。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挑戰、彼此代禱、互相介紹客戶……。為著擴展福音的緣故,聖靈促成了這些從上帝而來的夥伴關係。

使整個行業做門徒,這是處在該行業領域內的所有基督徒共同的責任。這樣的使命不可能靠一個人在講臺上佈道完成。如果只有少數肢體活躍,基督的身體不可能正常發揮功用。只有當每一個基督徒、每一種屬靈恩賜都被動員起來時,才能使各行各業做耶穌的門徒,而這最終將使萬民做耶穌的門徒。

 

小組討論:在這七種為著上帝的榮耀翻轉你所在行業的策略中,哪一個對你觸動最大?

[8] Larry Burkett, Business by the Book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9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