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神學院到經營企業

書 / 合作夥伴

有一次,在一個聯誼活動上,我對一位企業家談到我正在神學院讀神學,預備未來進入商界。他聽到後不暇思索地問我:「這是不是說你打算成為一名電視佈道家呢?」許多基督徒也跟這位企業家一樣,對於神學訓練與職場之間的關係感到困惑。基督徒的生命與商業之間能有什麼關係呢?

我向這位企業家解釋說,我所學的是「實踐神學」,這是為了預備進入商界。

這時,他滿臉驚訝,並且誠懇地告訴我說:「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神學是可以‘實踐’的。」

神學是我們對上帝的理解和認識。如果我們的神學是無法實踐的,如果它不能突破宗教體制的藩籬來改變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那麼,它有什麼益處呢?

我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的一間教會長大,我父親是一名牧師兼音樂事工負責人。這樣的背景一度使我認為,「事工」僅僅局限於教堂的四壁之內。

2001年9.11世貿中心遭受襲擊後,我加入了美國空軍,作為軍官為國家服務。但是,我並沒有把軍旅生活作為服事上帝的舞臺,至少一開始沒有這樣的意識。我盡可能多地花時間參與各種教會事工,為的是確保自己在空軍服役期間沒有遠離「服事」。我成為了一間當地教會的青少年部帶職牧師。我帶領年輕人在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市中心開展街頭佈道。我在一間西班牙語教會帶領其中一場聚會的音樂敬拜。主日上午,我在自己的教會擔任停車場服務員。在這個生命季節裡,我同時做所有的事情,為的是儘量使自己確信我是在「為主做工」。

有一天下班後,就在我正要離開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博西爾市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前往我所在的地方教會參與服事的時候,上帝對我的心說話。他說:「眼下,這個空軍基地就是你全職服事的地方。」那一刻,我正在邁出自己工作場所的大門,但上帝卻挪開了我自己給「服事」的定義所設下的界限。

從那時起,我開始在自己的職場為上帝作見證,讓我的同事、戰友透過我認識上帝。他們會來問我有關基督信仰的各種問題。逐漸地,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耶穌的門徒。我開始在職場使用我的屬靈恩賜,但是當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它們是「屬靈恩賜」。在那以前,我認為屬靈恩賜只能在教會的體制內使用。

後來,在「伊拉克解放行動」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期間,我前往科威特執行任務。我使用自己「治理」的屬靈恩賜重建了一個單位的秩序與優良作風。在這之前,由於前任指揮官糟糕的領導,這個單位已經變得混亂不堪。結果,這名前任指揮官遭受了軍紀處分。在接任指揮官後的兩個月內,我的單位就在我們所在的近3,000人的整個空軍大隊中被評為「本月最佳團隊」。我的單位成功扭轉的事蹟為我打開了影響力之門,使我能夠在任上為著上帝的榮耀影響我的上司、下屬和同僚。

在同一任上,我還使用自己的「教導」恩賜開辦了個人成長研習班,並得到基地聯隊司令官的公開支持和親身參與。在這些「豐盛生命研習班」上,我聯合了其他幾位軍官及士兵們分別主講個人理財、體育鍛煉、領導力和人際關係等課目。這使得講員們有機會練習公開演講,並與我們的戰友們分享寶貴的個人成長經驗。

我開始意識到,職場正是我們帶人做門徒的最佳場所。我還明白了,職場也是基督徒應用屬靈恩賜的主要場所。為什麼呢?因為除了睡覺以外,我們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職場上度過的。只有在職場,我們才能示範基督徒生活的樣式,讓世人可以看到。

 

我在神學院學到的最重要的功課

從空軍退役後,上帝為我開了一扇門,讓我有機會在位於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海灘的瑞金大學 (Regent University) 接受神學訓練。與大多數同學不同的是,我讀神學院並不是為了成為神學院教授、牧師或基督教非營利機構的領導者。相反,我將神學院視為走向職場服事的跳板。走進神學院時我就非常清楚,我的事工將主要在商業界,而不是在宗教機構裡。

儘管對於絕大多數牧師而言,他們85%的會眾在營利型公司工作,但在我接受神學教育期間,我所在的神學院卻沒有任何「商業神學」方面的課程。(值得慶賀的是,2015年秋季,瑞金大學神學院增設了「職場服事」的主修專業,以幫助基督徒領袖在職場與上帝同工。)當時,沒有任何幫助基督徒在職場使用屬靈恩賜的課程。

然而,我堅信自己讀神學的首要目的便是能夠完成一項重大的發現。在一個名為「符合聖經的門徒訓練模式」的課程裡,上帝讓我明白,作為基督徒我的首要責任便是使人做耶穌的門徒。這就是大使命:「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大使命中首要的事情不是領人來參加教會的聚會,也不是去為崇高的目的賺錢。不錯,這些都是大使命的一部分。但是,大使命的核心的是使人做門徒,向人顯明耶穌是誰。這需要我們透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及我們所在文化裡的每一個領域去認識耶穌,並讓耶穌被人所認識。

 

為了使人做門徒而創辦企業

上帝不僅呼召我在職場工作,祂還呼召我創辦企業。神學院讓我認識到,我創辦的企業的全部目的在於使人做耶穌的門徒。(在接下來的各章中,我將解釋「通過創辦企業使人做門徒」的含義以及具體怎麼做。)

神學院畢業後,我進入了位於紐約的佩斯大學 (Pace University) 商學院,全神貫注地學習當代創業文化。在攻讀工商管理碩士 (MBA) 學位期間,受周遭環境的影響,我誤以為,新創辦的公司中唯一能贏得人們敬重的是,有著數以百萬美元風投資金的高科技公司(例如臉書、谷歌等)。正因如此,在創辦第一家公司時,我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取悅投資者上,而不是做上帝呼召我去做、並且賦予了我恩賜去做的事情。我當時關注的焦點並不是使用上帝託付給我的屬靈恩賜,而是竭力創辦一家受人追捧、利潤豐厚、且具有「顛覆性」的企業。

在商學院的那段時間,我開始認真求問上帝,祂造我的時候希望我成為怎樣的人。為了弄清楚上帝希望我創辦怎樣的企業,我開始深入地省察自己的內心,我問了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 「什麼類型的工作讓我感到興奮?」
  • 「我擅長什麼類型的工作?」
  • 「回顧自己的人生,上帝一直在預備我做什麼類型的工作?」
  • 「哪些事情是我身邊的人說我做得很棒的?」

 

對這些能正本清源的問題的回答促使我創辦了一家圖書出版公司。我大學的主修是英語,我教過研究生論文寫作、編輯過許多博士學位論文、還撰寫和出版了自己的書。此外,我熱愛市場行銷,曾擔任市場行銷總監,並從事過直銷工作。

由於屬於自己有恩賜的領域,所以我很快地實現了創業夢想,創建了自己的出版公司,並且完全沒有求助投資者或銀行。2012年,我與妻子結婚,我必須立即開始某項生意,並且,我創辦的企業必須開始有營收,我不能坐等投資者。我創辦這間公司的成本非常低,並且,我可以在從事一個全職行銷工作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的公司。2013年,我用100美元創辦了這間公司,現在,它已經能為我帶來足夠的收入,讓我可以在家工作,並且我的妻子可以做全職太太照顧孩子們。同時,我活出了上帝對我的呼召。

我的出版公司叫做高橋出版社 (High Bridge Books)。這個名字的靈感來自紐約的高橋 (High Bridge)。這座橋曾經肩負著連接曼哈頓(我以前居住的街區所在地)與布朗克斯區的重任。高橋是紐約最古老的橋樑,它建於1848年,當時是為曼哈頓居民供水的渡槽。就像高橋為民眾提供了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水一樣,高橋出版社幫助作者們為世界提供改變生命的書籍。2013年以來,通過各位作者的25本佳作,我們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成為了耶穌的門徒,並為諸多的領域提供思潮領導(thought leadrship)。

我們的書並不一定是基督教主題的書籍,但是,它們絕對符合我和作者們所持定的基督徒世界觀。我們的書籍涉及的主題包括領導力、市場行銷、教育、墮胎、宗教自由、怎樣做母親、癮症恢復、收養、以及關乎人類各方面利益和社會問題的其他主題。C. S. 路易斯說:「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關於基督教的書籍,而是更多由基督徒創作的、潛藏著基督真理的其他主題的書籍。」[1]正如路易斯所暗示的,我們並不需要藉著販賣基督教主題的產品,來達到「通過商業活動使人做門徒」的目的。

為了通過我的企業使人做門徒,最重要的是在職場向我的客戶、顧客、同事和同工彰顯耶穌的品格。耶穌的這種彰顯主要是通過我的屬靈恩賜來表達的,這些恩賜正是教會— 基督的身體—在職場的表現和延伸。

 

寫作本書的目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許多重要的著作探討「教會生活」與「職場生活」之間的割裂問題。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基督徒意識到我們無法在教堂的四壁之內翻轉我們所處的文化,這種「星期天與星期一」之間的鴻溝正在彌合。然而,我們需要更實用的職場服事策略來實現這種轉變。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你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策略,推進上帝在商業領域榮耀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計劃。我盼望本書能帶領你踏上一段旅程,使你更清晰地領受上帝在職場為你量定的、專屬於你的事工任務。

我在本書的結尾提供了一個「職場屬靈恩賜評估工具」,來幫助你發現上帝賜給了你哪些獨特的能力,好讓你翻轉職場並在自己的職場影響範圍內留下永恆的影響力。

拿到評估結果後,你可以參閱關於評估工具所涵蓋的23種屬靈恩賜中每一種的詳細說明。每種恩賜的說明都包括對該恩賜的描述以及該恩賜在職場環境中應用的實例,並列出了聖經中的參考經文以幫助你理解每種恩賜的聖經依據。以下是你將看到的、職場基督徒在工作中使用屬靈恩賜的一些實例:

  • 網路安全專家使用屬靈分辨力的恩賜
  • 企業顧問使用代禱的恩賜
  • 房地產開發商使用信心的恩賜
  • 職業運動員使用醫治的恩賜
  • 作家使用敬拜的恩賜
  • 百貨商店業主使用款待的恩賜
  • 風險投資人使用跨文化事工的恩賜
  • 製造公司執行長使用憐憫的恩賜

 

在評估你個人的屬靈恩賜以及如何在商業環境中使用這些恩賜之前,讓我們先來探討:作為一個職場基督徒,你更廣泛的任務是什麼。

[1] C.S.Lewis, God in the Dock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