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12 控制你的品牌
神經行銷 (neuro-marketing) 這一新領域的研究人員對數百人進行了腦部功能的核磁共振 (fMRI) 掃描,以識別當他們看到各種品牌標識和宗教符號時神經系統的反應。當這些受測人看到蘋果、可口可樂等知名標識時,他們會產生與看到十字架、聖母瑪利亞、大衛之星或清真寺等宗教圖像時相同的神經系統反應。[1]
強大的品牌在人們心目中佔據不可思議的權威地位,這對你而言或許已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杜克大學商學院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短暫接觸一個知名品牌,也可能導致我們採取這些品牌所宣導或描繪的行為。[2]
品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每天所接觸到的海量信息。品牌開闢了一條思維捷徑,使我們更輕鬆地對人、組織、產品、事業等進行分類和記憶。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思維能力來適當評估所有的人和事。為了理解週遭的世界,我們必須以某種方式填補信息空缺,因此我們依賴品牌。所以,我們必須正確地為自己及所代表的一切塑造品牌,以幫助人們將這些品牌置於適當的情境中。這極為重要。
耶穌的品牌是什麼呢?換句話說,當你想到耶穌時,首先進入你腦海的有哪些呢?好人?老師?活動家?殉道者?救主?君王?保羅寫道,耶穌「虛己」。(腓立比書2:7)保羅這樣說的目的並不是說,耶穌沒有試圖在人們的心目中建立祂自己的具體形象。毫無疑問,祂希望人們以特定的方式來看待祂。以下是一些例子,說明耶穌如何用一些描述性的詞彙來實現自己的品牌化:「生命的糧」(約翰福音6:48)、「道路、真理和生命」(約翰福音14:6)、「好牧人」(約翰福音10:11)、以及「真葡萄樹」(約翰15:1)。如果耶穌不控制自己的品牌,或許我們今天根本沒有機會聽說祂。
耶穌「虛己」的要點在於祂建立個人品牌的動機。祂的動機不是要高舉自己,而是為著一個更崇高的目的。祂將自己「品牌化」,成為一個可以讓人們與造物主建立關係的「入口」。如果不推廣自己的個人品牌,祂就無法實現這一更崇高的目的。
同樣,如果人們不瞭解你,他們就無法正確瞭解你所代表的一切。刻意塑造你的個人品牌,對於實現你那更崇高的目的而言是完全必要的。
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品牌。每個公司、慈善機構、教會、政黨、學校,甚至國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同樣地,所有的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品牌:表演者、教育者、政治人物、宗教人物等。甚至你的家庭也有品牌。透過我們自己和我們所在組織的行為方式,我們要麼刻意地建立這些品牌,要麼任由他人僅憑自己的偏見、刻板印象和喜好來決定我們的品牌。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被社會大大地誤解,這通常是因為他沒有承擔起建立自己品牌的責任。或者,他對於自己向世界傳遞的信息存在錯覺。
這個世界訓練我們以一種虛假的謙卑態度來生活。我們知道,我們被造是為了用我們的生命推廣一些明確且有意義的事情,但我們一直被誤導,以為我們無需清晰界定品牌就能做到這點。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某種程度上被一種懼怕籠住了嘴:害怕自己看起來像一個自吹自擂的人。因此,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虛假的謙卑中,不去推廣任何事情。然而,如果我們只是坐在人生的看臺上無所事事,眼看著別人夢想成真,我們又會坐立不安。
我在與作者們合作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人害怕自己擁有清晰明確的品牌,他們擔心這樣的「聚焦」會「限制」、「封閉」自己。他們希望擁有「靈活性」,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方面廣為人知。這既是一種驕傲,又是一種懼怕。在耶穌所講的一個關於僕人受託管理錢財的比喻中,那個主人說到:「凡有的,還要加給祂。」(路加福音19:26)。耶穌教導我們的方法是把一件事情有效地做好、做出成果來。當你在你的品牌這件事上做一個好管家,上帝就會接著在別的領域為你開門。
• 用一句話說明,你希望別人如何看待你和你的組織?
• 你自己或你的組織的哪些方面還沒有準確地反映出你的品牌?
• 你的品牌是否在推廣一項比你自己和你的組織更崇高的事業?
Martin Lindstrom, Buyology: Truth and Lies about Why We Buy (New York: Broadway Books, 2010), Chapter 6.
Martin Lindstrom, Brandwashed: Tricks Companies Use to Manipulate Our Minds and Persuade Us to Buy (New York: Crown Business, 2011), 163.